【融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世界級機場群-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融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世界級機場群

2022-07-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最新規劃顯示,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建成世界級機場群。隨着灣區機場群不斷加快擴容優化,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達3.87億人次和2000萬噸。到2035年,大灣區7座運輸機場將擁有17條跑道。

 大灣區機場群承載國家戰略使命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是落實國家戰略和促進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建設世界一流灣區的重要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建設世界級機場群,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據了解,《「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廣州、深圳、珠海等機場建設,強化空域保障,加快互聯互通,推進關檢互認,打造基礎設施、服務水平、運行效率國際一流的世界級機場群。

 《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未來發展目標,即第一階段是築基成長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第二階段是全面提升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為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承載着國家戰略賦予的使命,也擔負着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應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本着錯位發展、競爭合作、良性互動原則,優化設施網絡、航線網絡和服務網絡,加強空地全方位、一體化協同,鼓勵各主體市場化、多元化競合,更好實現世界級機場群與世界級城市群聯動發展。

 大灣區機場群正加快擴容布局

 記者從深圳交通局等部門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擁有7座運輸機場、11條跑道。其中,三座國際航空樞紐分別為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兩座幹線機場為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機場;兩座支線機場是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且均為軍民合用機場。

 數據顯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實現旅客吞吐量2.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800萬噸,領先於其他灣區機場群。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粵港澳大灣區民航業受到衝擊,國際航線大面積停航,國際貨郵運力不足,但仍然亮點頻現。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約8500萬人次,約為疫情前的四成水平。其中,廣州、深圳、珠海等內地機場旅客吞吐量恢復過半,香港機場和澳門機場受到國際疫情形勢嚴峻影響,客運恢復相對滯後。貨郵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共完成貨郵吞吐量870萬噸,相較疫情前增長8.5%。其中,深圳機場連續兩年實現貨郵吞吐量正增長,貨郵吞吐量突破150萬噸,相較2019年已增長22.2%,廣州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噸,香港機場貨郵吞吐量再次達到500萬噸。

 2035年大灣區將擁有17條跑道

 粵港澳大灣區的GDP總量與紐約灣區相當,但人口總量和土地面積遠高於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Consulting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達3.87億人次和2000萬噸。然而,灣區機場群主要樞紐機場均達到或即將達到飽和運行狀態。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機場均在開展改擴建工程規劃建設,以期提升設施保障能力。

 深圳機場三跑道、T1、T2航站區等改擴建工程完工後(預計2026年),終端保障能力將達到年旅客吞吐能力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450萬噸。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擴建完成後(預計2024年),終端容量達到年旅客吞吐能力1.2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1000萬噸。

 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完成後(預計2025年),將新增兩條跑道,終端容量達到旅客吞吐能力1.4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600萬噸。

 此外,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即將新建,澳門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平潭機場均也在實施擴建計劃。展望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7座運輸機場將擁有17條跑道,預計目標旅客吞吐量約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客貨保障能力比2020年約提升一倍。(記者 姚志東)

    頂圖:深圳機場。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