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及手機資訊爆發的年代,紙媒銷量大受衝擊,連帶香港漫畫市道亦日漸萎縮。為推動漫畫業界發展,由香港動漫聯會(聯會)主辦及香港特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首屆「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支援計劃),資助15位漫畫家在今屆「香港動漫電玩節」同時發表15本新作。聯會副會長溫紹倫、支援計劃評審委員兼著名漫畫家馬榮成接受本報訪問,講解支援計劃詳情,預告獲資助的15位漫畫家將在今年年底到馬來西亞出席動漫展;入圍作品並將在大灣區推廣及競逐今屆日本舉辦的國際漫畫獎項,屬近年港漫界一次大型的藝術交流活動。「港漫動力」支援計劃的出現,令業界人士憧憬沉寂了十多二十年的港漫市道,有望借助支援計劃浴火重生。
「創意香港」助理總監袁賽芳(左起)、香港動漫聯會會長黃玉郎、「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香港動漫聯會副主席溫紹倫為「港漫動力」頒獎禮擔任嘉賓。(馮瀚文攝)
香港動漫聯會溫紹倫向記者透露,「創意香港」多年來與聯會曾合作舉辦「漫畫星光大道」、「國際漫畫家論壇」及不同題材的漫畫展覽活動。由於近年香港出版社經營環境困難,多以「穩陣」行先,溫紹倫坦言:「為保持收入及銷量,只會出版穩陣題材的作品,太有創意的題材,無奈會被拒絕。我們留意到很多漫畫家因生計被迫離開漫畫界,但當他們找到另一份穩定的工作後,會想方設法自資出版漫畫,當中不乏創意題材。」為支持業界發揮創意,溫紹倫指去年聯會開始與「創意香港」商討舉行「港漫動力」計劃,希望漫畫家獲資助後,可以編繪出更具創意的新題材作品。
支援計劃評審團(右起) 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主席彭子傑、香港動畫業及文化協會秘書長盧子英、香港遊戲產業協會主席施仁毅、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香港漫畫家馬榮成及潮玩設計師馬志雄。
入圍漫畫家最多獲廿萬資助
支援計劃於去年年底接受報名,今年已選出15位入圍漫畫家(詳見附表)。入圍漫畫家最多可獲18萬元資助及3萬元宣傳費。溫紹倫解釋:「聯會在接受報名前已經知會傳統出版社及漫畫公司不可參加,因為計劃是推動港漫新力量,發掘新題材,傳統港漫及出版社具備齊全的配套,漫畫家更像是有稿費收的『打工仔』,所以,計劃規定每一家初創漫畫出版社,註冊年期不可超過6年。現今漫畫市場狹窄,小型漫畫出版社可能只有數名員工,漫畫家除了要創作,還要兼顧發行、宣傳等工作,所以資助包括3萬元宣傳費,但規定入圍者必須將資助全數用光在宣傳上,宣傳方向則由漫畫家自行決定,例如請公關公司協助、刊登廣告(包括社交媒體廣告)等。如果今次入圍漫畫家推出的作品受市場歡迎,或可吸引大型出版社或投資者的目光,主動洽談合作,以後或毋須兼顧出版宣傳等煩瑣事,專心創作。始終『港漫動力』計劃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可以發掘並培育出星級漫畫家。」溫紹倫介紹評審委員會共有6位評審,為表公平,聯會只派出馬榮成一位漫畫家出任評審,其餘代表來自數碼娛樂、動畫、電玩遊戲、玩具設計及藝術等界別人士。
《港漫動力》首次舉行說明會時,吸引大批有興趣報名人士及單位到場了解詳情。
入圍門檻高
15位入圍漫畫家名單在今年初公布,當中不乏具知名度的資深漫畫家,包括司徒劍僑、曹志豪、謝森龍異等。有漫畫迷質疑支援計劃應該是幫助培育新晉漫畫家,但入圍者之中卻有司徒劍僑等早已成名的漫畫大師,似乎與計劃原意互相違背,溫紹倫解釋:「由於『港漫動力』計劃定了要在今年動漫節發布15本入圍新作,所以每位入圍漫畫家在簽約後,只有半年時間製作及出版一本一百多頁的漫畫,而且作品要有完整的編劇及故事,題材上亦要創新、具吸引力,入圍門檻十分高。『港漫動力』目標是推動香港漫畫,將新題材的港漫帶出香港,但並不完全指向漫畫新秀。而且出版時間有很大限制,坦白說有一半入圍漫畫家在追趕進度上是非常吃力的。」他透露計劃總共收到近80份申請,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傳統港漫漫畫家或助理,並有5位女漫畫家入圍。他補充,聯會每年會舉行「原創漫畫新星大賽」,發掘漫畫界新秀,有興趣入行的新人可參加該項比賽。
在日前開幕的「香港動漫電玩節」上,舉行了「港漫動力」頒獎禮,評審在15本新作中選出三甲作品。 (馮瀚文攝)
在日前開幕的「香港動漫電玩節」上,舉行了「港漫動力」頒獎禮,評審委員會在15本新作中選出三甲作品,結果由廖光祖的《貓面具少年》及曾偉文(Man僧)的《0課特工》並列雙金獎得主,鄺志傑的《焚城戰譜》與司徒恩翹(Mimi Szeto)的《一步的距離》分別獲銀獎及銅獎。最佳漫畫故事獎由張漢華的《這次真的拼命了》奪得,最佳人物角色設定獎則由《焚城戰譜》再下一城。
總結首屆支援計劃結果,溫紹倫表示除了入圍漫畫家受惠外,作為主辦單位的聯會亦吸收了寶貴經驗:「面試時發覺很多參加者在介紹故事時未能用文字、語言打動評審,這可能是漫畫創作者的通病,如果用畫面來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會清晰很多。另外,由公布入圍名單到實際推出漫畫成品的時間比較緊張,對入圍者帶來壓力,將來定必會作出改善。」
溫紹倫希望透過支援計劃發掘新一代星級漫畫家。
十五新作大馬交流競逐國際獎
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溫紹倫表示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漫已經衝出香港,連美國、日本兩大漫畫強國,亦對港漫以周刊出版形式風靡全城大感佩服,他稱:「每周一期,出版快、畫工精美,這可歸功於仔細的分工制度,可惜成也制度,敗也制度。當網絡及手機資訊普及後,漫畫鎖量萎縮,未能吸引投資者,本地市場難以養活人才,漫畫家及助理紛紛轉行,亦沒有新人入行,形成斷層,累積成今日行業式微的局面。」
支援計劃已定下今年12月攜同15本入圍作品到馬來西亞出席動漫展。聯會並會安排所有作品在內地與大灣區推廣,並競逐今屆日本舉辦的國際漫畫獎項。溫紹倫補充:「希望以此次機會把港漫再度帶出香港,讓內地、香港及各地不同地方的漫畫迷明白,不只是日本,香港漫畫家亦可編繪不同類型、題材及畫風的作品。」今次支援計劃從開始已經備受業界及漫畫迷關注,支援計劃以資助形式減低漫畫家在製作時的負擔,讓漫畫家可專注創作新題材,而且安排出訪海外交流及競逐國際獎項,對於香港要建設成為中外藝術文化交流中心上也可貢獻一分力量。
馬榮成期待15本入圍作品稍後代表香港到馬來西亞及日本交流與參賽。 (雲遜攝)
馬榮成冀續辦支援計劃 發掘更多港漫新題材
支援計劃評審委員及導師代表馬榮成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評審入圍名單時,最着重故事所表達的意義:「首先,面試時參加者的講解表現會影響入圍結果;第二是畫工,畫工最直接展示漫畫家的功力。第三,要看參加者的團隊,出版一本漫畫需要兼顧很多層面,除編繪及製作外,還要顧及發行及宣傳等工作,評審委員會擔心入圍漫畫家能否依期完成作品,所以他身後的製作團隊也是考慮原因。」支援計劃希望有經驗的漫畫家嘗試新題材,用資助形式減輕他們的包袱,讓他們發揮多年的創作經驗及激勵創新。
幫助入圍者串連故事
馬榮成表示15位入圍漫畫家的製作技術都很全面,亦能充分掌握製作流程。他稱:「在審視進度時,導師會提出很多問題,是入圍者必須面對的。部分入圍者以往只曾編繪短編漫畫,今次要製作百多頁的長編精裝漫畫,他們都曾經反映怕擔心負荷不了。」馬榮成指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是漫畫家構思的故事有很多精彩點子,卻未能將點子串連起來形成長編,導師團隊會在這方便作出指導,助他們完成故事。
馬榮成續指:「評審希望入圍者能面對市場,不像傳統漫畫家般完成繪畫後便將餘下的事情交給公司其他部門處理。所以入圍者要參與漫畫製作、版面設計、印刷出版、宣傳推廣工作,甚至是與讀者溝通等,也要親自處理。在後續工作方面,評審會提出實用意見,例如入圍者不熟悉發行,評審會介紹發行商,不過他們要親自洽談細節。」馬榮成透露計劃的難度在於必須趕在動漫節開幕時優先推出15本入圍新作:「在死線前趕稿,是每位漫畫家的死穴,今次計划算有足夠時間,但導師亦要不時催稿。 」
溫紹倫(右)與馬榮成(左)希望支援計劃在往後可以繼續舉行。
再度衝出香港
馬榮成憶述八九十年代港漫鼎盛時期,全世界有很多地方都可見港漫的身影。經過過去十多年的沉寂期,港漫可以藉着技援計劃,再次衝出香港,年底到大馬進行推廣交流,無疑是好事。馬榮成認為:「香港漫畫應該要具有香港獨特的文化特色,每一位漫畫家的揣摩都不一樣,題材要有自己的個性、風格要獨特,這樣才能令外國人留下印象,達到交流成果。」放下評審的身份,馬榮成以漫畫家角度點評入圍作品,他指最吸引他的是廖光祖的《貓面具少年》,因為作品充滿濃厚本土情懷。
馬榮成表示出版漫畫最重要是製作費,所以這次「港漫動力」為漫畫家提供一定的製作資助,即引來不少注意。作為漫畫界代表,他期待借此機會推動港漫重上正軌,亦希望「創意香港」繼續支持「港漫動力」計劃,為漫畫界發掘更多創新題材,讓港漫再有機會在全世界不同地方出現。( 記者:雲遜、部分圖片由大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