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4月首階段電子消費券正面作用減退,香港6月份零售業臨時總銷貨價值為277.3億元,按年下跌1.2%,為連續兩個月下跌,而且不及市場預期的持平。政府發言人表示,即將發放的第二階段電子消費券,將支持消費需求,但零售業表現仍須視乎疫情發展以及金融狀況收緊對消費氣氛的影響而定,社會各界必須齊心合力令疫情維持受控。
總結上半年,香港零售業臨時總銷貨價值為1698.73億元,按年跌2.6%。以分類計,6月份表現最好為燃料,按年急升7.5%,且升幅較5月份的1.7%擴大5.8個百分點,相信是受燃料費上升帶動有關。超級市場的銷售則按年微跌0.3%,跌幅較5月份的5.2%大幅收窄4.9個百分點,料與6月時不少市民將電子消費券用於購買生活用品有關。
市民期待新消費券
港府將於星期日(7日)發放第二階段首輪總值2000元的電子消費券。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表示,不少市民等待周日發放電子消費券才消費,零售商寄望本輪消費券能夠再度為市場注入新動力,但相信提振作用只能維持短時間,並將逐個星期遞減。
該會又稱,外圍經濟及地緣政治對本港的影響已經浮現,加上美息向上造成港匯和港股轉趨波動,料將進一步削弱市民的消費力與購物意欲,對零售業而言是一大隱憂。
憂慮通脹減非必要開支
另外,消費者信貸資料機構環聯於今年5月26日至6月15日訪問1006名香港消費者,結果顯示多達81%的受訪消費者過去3個月的家庭收入維持不變或下降;另有高達95%的受訪消費者對當前通脹率感到憂慮,57%受訪者表示會因通脹而改變消費習慣。
調查又發現,多達55%的受訪者在過去3個月曾減少或取消家庭開支,另有77%的受訪者沒有計劃在來季增加非必要個人開支,包括外出用餐及旅行。
環聯亞太區產品技術與風險管理高級總監張家龍表示,第五波疫情對家庭收入造成持續影響,加上消費者對通脹的憂慮加劇,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雖然市場預期利好經濟的因素將會出現,仍須留意負面因素對消費者需求和信用風險狀況的影響。(記者 鄺偉軒)
圖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