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英國議會制度日薄西山-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來論】英國議會制度日薄西山

2022-08-04
来源:中國日報

    作者: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 

    英國的議會制度一向以着重共識、合憲、高效和穩妥著稱,當年曾循殖民途徑輸出多個地區,被譽為現代議會制度的鼻祖。但如今,這套制度卻已是日益崩壞、日薄西山。

    上個世紀,戴卓爾夫人曾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卻於1990年被自己的黨員罷黜,英國由此國勢式微,至今再無政治家能夠力挽頹勢、扭轉乾坤。繼任者中,貝理雅曾率領工黨三度勝選,其領導魅力或可與「鐵娘子」相提並論。然而遺憾的是,他在缺乏理據的情況下決定出兵伊拉克,令英國付出沉重代價,政治生涯由此蒙污。

    英國領導不力,政府亦然,造成這個局面的根源還是政客集團上台全因長於競選,及至施政時卻毫無處理民計民生的實踐經驗。43歲的貝理雅憑着「新工黨」的光環,在1997年成為頗受歡迎的首相。文立彬和文禮彬是白高敦政府的政壇新星,分別在37歲和40歲就任內閣成員,隨即相繼失勢、黯然淡出。白高敦請辭後卡梅倫接任。此輩政客教育背景相若、職業生涯相近,都曾在牛津進修過法律或「神科PPE」(即「哲學、政治和經濟」課程),先在黨內任職,繼而在國會贏得議席,又憑着與黨魁的關係平步青雲,成為內閣大臣或影子大臣。

    然而,此輩政客都缺乏實踐經驗,而且所代表的民意也有限。下議院只有650個議席,每個選區的選民不到8萬人,比香港的立法會的選區還要小得多。獲2、3萬票就可當選國會議員,比起香港立法會地區組別的議員,英國國會議員的民意代表小得多。

    英國的首相選舉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先由議會議員選出兩名參選人,然後由執政黨員選出首相,有份投票的黨員一般不超過20萬人。文翠珊在2016年在無對手的情況下以199票當選保守黨黨魁而得以拜相。她在2017年的提前大選中以37718票拿下梅登黑德選區的議席, 她拿到的最多的選票不過如此,或許因她歷練不足,故任職期間優柔寡斷、領導無方、決策失誤。

    約翰遜在2019繼任首相,自以為憑藉嘩眾取寵、做美國反華立場的應聲蟲就能穩住相位,但他醜聞不斷,因違反社交距離措施而被罰款,還向國會承認自己撒謊,這都在英國歷史中前所未見。他明知國會議員平徹爾捲入性醜聞風波,還執意任命他為副黨鞭,首相生涯由此畫上句號。

    現在,前財相辛偉誠和外相卓慧思角逐下任首相寶座, 鬥得難分難解。辛偉誠最初聚焦國內問題, 提醒民眾對通脹、衰退、糧食和燃料短缺等重大問題有所準備,後來卻跟隨卓慧思拋出「中國威脅論」來拉票。兩人都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卻一味怪罪中國,把本國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以及第二、三季度的衰退都歸咎於中國。他們還埋怨歐盟國家清關安排拖拖拉拉,法國頓時回擊說:當初是誰要求脫歐?

    此輩候選人對選民說自己有能力既控制通脹、降低稅率又能同時提升國民福利,正如當時約翰遜以及脫歐派也曾允諾選民脫歐後的英國將日趨強盛、重振經濟增長一樣,為了選票不惜開空頭支票,言行與騙子無異!此外,保守黨更修改黨魁選舉規則,允許黨員作第二輪投票、並放開非英籍黨員參與投票。外界普遍認為如此透過操縱選舉規則、扭曲民主不過是為了幫助辛偉誠增添勝算。

    若果參選人為謀勝算不惜顛覆民主制度,那麼民主亦難以存續。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英國,美國多個州份也出現類似狀況。去年,過百位知名民主學者發表聲明,稱多個州修改選舉規則有干預選舉之嫌,或將導致選區劃分不當、黑金政治和壓制選民等選舉不公。英國如今四分五裂、內鬥不斷,難以解決國內問題,候選人也只能靠空頭支票、怪罪卸責來獲取勝利。可見,大英帝國及其引以為傲的議會制度如今已是江河日下、日暮窮途。(文章英文版原發於《中國日報》)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