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子專訪】​何永賢:引入新科技慳工序 務求建屋提速提效提量-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新班子專訪】​何永賢:引入新科技慳工序 務求建屋提速提效提量

2022-08-08
来源:香港商報

    務求公營房屋供應提速、提效、提量,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了「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主持,計劃在新班子上任一百日提交首份報告。房屋局是其中一個主力政策局,上任月餘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雖然正忙於準備報告,但近日仍抽空接受本報訪問。

    何永賢透露,當局正想方設法加快房屋建設,其中一環是大量引入科技,例如「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減省工序,而有心想承判政府工程的承建商亦已相繼設立科技研發部。

    與其他政策局齊心合力

    走進何永賢的辦公室,見到一層層的園藝花圃,從辦公室布置、個人衣着打扮,她都像一名設計師而非高官,但她確實是一名經常巡視地盤的建築師,曾出任建築署署長。

微信圖片_20220807234552.jpg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何永賢指出,這番說話已清晰表達,房屋問題不止是港人的問題,也是國家層面關註及決心解決的議題,她會與發展局等其他政策局齊心合力,將土地問題和房屋建設,提速、提效、提量。

    科技建屋是未來大方向

    外界關注「百日報告」進展如何,她回應稱具體內容要待報告行政長官、財政司司長及副司長後,待時機成熟才能分享。不過,她透露當中的重要部分,是大量引入各種科技建築技術,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她說:「早於2017年,建築署已於啟德首次使用MiC,當時以建造一個涼亭為試點,像一件大型家私,在工廠預製好,現場只須做四個樁躉,吊車來到對準放下,再打開鐵盒四邊撐起便完工,大量減省現場施工的人手和步驟。」

    第二個項目是2018年興建的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這是17層高的石屎結構,技術和搬運方法與鋼鐵完全不同。何永賢說:「大部分工序都在工廠做好,來到現場吊上去,工地少了很多人員和雜物,施工更安全同環保,當時我去巡地盤可以著高跟鞋,巡完上車連鞋都不用抹,從來無見過地盤如此整潔。項目已建好近兩年,也無漏水等不良問題。」

微信图片_20220807234540.jpg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報訪問。記者崔俊良 攝

    目前,房屋署正在東涌第99區、安達臣新發展區、藍田德田街以MiC興建公共房屋,首階段提供約兩千個單位,之後會建造約兩萬個單位。不過,她指出,並非每個地盤都能用MiC,需視乎周邊環境和大小,而樓層最高的德田街項目只有33層。被問到能否再建高一點,她說:「一間間吊上去,天秤的承重量比傳統方法重很多,目前工廠的鋼根已經是用激光切割,每一層疊上去的準繩度已去到1mm至2mm誤差,已經是非常精準,但再高便要克服更多技術困難。」何永賢表示,大家正在努力,業界也在摸索,現時有心承判公營房屋的承建商亦已成立科技研發部,因為政府早已指明科技建屋係未來大方向。

        採用MiC技術的項目,需有大量重複性才能產生最大效果。被問到如何令每條屋邨的外貌各具特色,何永賢解釋,主大樓可重複疊建,而較矮的建築物,例如老人中心、休閒及兒童設施、購物走廊等,便可加入窩心的人性化設計。

    過渡性房屋仍有改進空間

    何永賢坦言,籠屋和劏房是「民生痛點」,但目前難以立刻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上屆政府推出的過渡性房屋是一個很好的構思,因為利用MiC建造鋼鐵結構的進度非常迅速,例如今年初在鯉魚門建造檢疫中心,一個月便能建一百多個單位。不過,她亦承認目前的過渡性房屋仍有改進空間,例如部分土地因為要作其他用途,令市民居住的時間較短,當局未來會盡量找一些使用期限較長的土地,以及已進行長遠規劃但未能開工的土地。

    坦承首次立法會口頭質詢壓力大

    在訪問當日,何永賢除了介紹她的最新工作情況外,同時亦向記者介紹其團隊,包括剛上任一個多星期的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和政治助理歐陽文倩。何永賢說:「我選擇他們的原因,一個是非常穩重,熟悉政府各部門運作;一個是非常清新,帶給我很多從市民角度看社會的新視野。」

微信图片_20220807234545.jpg

(從左至右)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副局長戴尚誠及政治助理歐陽文倩合影。  記者 崔俊良 攝

    對於上任一個多月有何感想,何永賢說: 「加入問責團隊責任非常重大,很多熟朋友也向我發出 『多保重、保持充足睡眠、你很勇敢!』等短訊。回想起之前曾多次探訪籠屋和劏房戶的情景,我不想再有人居住環境如此惡劣,現在有機會可以幫到他們,這是我接受這個重大挑戰的最大動力。」

    何永賢說,在上任第三天,首次以局長身份到立法會接受口頭質詢,她當時致電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求教,問對方 「回答問題時是企喺度還是坐喺度?可否找身邊官員代答?」,結果對方回覆指 「要企喺度,不能找別人代答。」對此,她直言是好大的壓力。在出席立法會會議當日,排在何永賢前接受口頭質詢的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作為上一屆班子成員,他已經很熟習運作。其中一個議員用普通話問,他隨即轉用普通話答。何永賢說: 「真係好勁,我還有很多要學習和進步的地方。」

    評價團隊穩重和清新

    現年55歲的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曾出任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他和何永賢都是政府建築師出身,是何永賢第一個工作崗位的同組同事,兩人同時亦是30年朋友。戴尚誠另一個身份是雕塑家,曾任香港雕塑學會會長,師承已故雕塑大師唐景森,曾創作多項公共雕塑藝術,又曾盤點散落在香港各地的公共雕塑,結集出版《香港雕塑導引》港島版和新界版,推廣公共雕塑。

微信图片_20220807234606.jpg

    戴尚誠近期的得意之作是 「門常開」下面的 「紅鎖匙」。他介紹說: 「『紅鎖匙』是放在公眾地方交給市民,匙上有三個匙齒,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要三方配合加上市民的同心同德才能開啟 『門常開』。」他坦言, 「加入問責團隊是一項新挑戰,和之前建設政府設施的崗位有所不同,我希望把藝術和創作的新思維帶到局裏,對局方作出貢獻。到新崗位雖然只有一個多星期,但能感受大家都好齊心,開跨部門小組會議時,發展局、工務科等個個都一叫就到,永無拖拉。」

    現年33歲的房屋局政治助理歐陽文倩,曾任《文匯報》港聞記者。何永賢形容,歐陽文倩非常清新,一任職便馬上替她開設社交專頁和發帖。何永賢稱,「歐陽文倩選照片的角度和視野好專業,她陪我去開完會之後,能把很複雜的事情用很簡短,同時又是市民會關心的角度、年輕人愛看的文字發出來。」何永賢表示,在歐陽文倩身上學習到使用新媒體,尤其是同年輕人溝通的技巧。

    多管齊下 加速「上樓」

    為求達致房屋供應提效、提速,房屋局除引入科技,還採取了不同手段。何永賢強調,當局會多管齊下,包括研究公屋編配模式,把已完成歷史任務的公營工廠大廈變為住宅,推進舊公共屋邨重建。現有的置業階梯維持不變,保留細單位供市民選擇。

    現時房屋署為每名公屋輪候人士提供三次編配單位的機會,社會上有意見指若減少至兩次,可加快 「上樓」速度。對此,何永賢表示,當局正研究公屋編配模式,細節須待 「百日報告」後公布。她又提到,房署旗下某些已完成歷史任務的公營工廠大廈,會研究轉做公營住宅房屋。

    未來會否推出更多公共屋邨重建項目,以增加供應。何永賢稱,房署早前已有10個項目落實重建,政府將研究並繼續推動樓齡較高的公屋重建。不過,她坦言不能藉此大幅和快速增加公屋單位供應,相反在東涌等新區新建公屋會較有成效。

    談及現有的置業階梯,何永賢說: 「房屋署提供的住屋方式,包括公屋租住、租置、居屋、首置單位以及綠置居等多元化選擇,是一個相當好的安排。」被問到未來公營房屋會否設立面積下限,何永賢回應指,雖然房署提供的細單位未必夠多,但若無這類 「上車盤」,會打亂市民的置業部署,所以暫時無意取消細單位。(記者 李銘欣、鄺偉軒)

   頂圖:何永賢辦公室內一層層的園藝花圃。記者 崔俊良攝

[责任编辑:高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