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科研團隊骨幹成員
「新冠檢測15分鐘出結果、早期可精準檢測出癌細胞......」8月12-14日,第五屆聚集誘導發光研討會(AIE5)暨翔龍鳴鳳科學論壇在深圳龍崗區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AIE技術概念的提出者唐本忠院士攜其團隊亮相,講述了AIE技術應用的廣闊前景。
群賢雲集,權威國際機構Elsevier撰寫AIE國際影響力報告
本次會議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分子聚集體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子聚集體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廣東省大灣區華南理工大學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國際科技信息中心聯合舉辦。
與會人員陣容強大,由九位中外科學院院士、三位大學校長領銜,與會人員包括深圳市、區各部門領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唐本忠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斌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Jeffrey S. Moore教授,韓國科學技術院院士Juyoung Yoon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陝西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房喻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朱為宏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解孝林教授,Wiley中國區物質科學出版總監徐廣臣博士,Angewandte執行主編蘇鑫博士,Elsevier科研諮詢服務中國區主管王巍博士,中國科學院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張德清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中美納米醫學與納米生物技術學會主席蔣興宇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唐智勇教授等。
部分嘉賓合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徐揚生校長介紹,由中國科學家原創並引領的新科學研究領域「聚集誘導發光(AIE)」顛覆了人們對發光材料的傳統認知,為高效發光材料的設計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因而得到了國際上化學、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而感到自豪。AIE研究進一步開啟了聚集體科學以及聚集體材料研究的新時代,打造了一個中國人領跑的研究平台和學術流派。
唐本忠院士介紹,本次學術會議的開幕式環節中的一個亮點,就是本次會議中有國際第三方權威機構愛思唯爾的參與,同時該機構對AIE二十年來的發展數據進行了梳理。
本次會議開幕式授予了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斌教授第一屆國際獎項Aggregate Award,以表彰在聚集體科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同時,會議開幕式發布了由權威國際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撰寫的AIE國際影響力報告。愛思唯爾的報告將有助於科技政策制定者對於相關學術以及產業發展的重視與布局,對本領域科技工作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對產業投資人以及產業化人員有借鑑作用。
本影響力報告項目,愛思維爾利用自己的文獻計量分析數據庫Scopus和SciVal平台,專利數據庫Total Patent和Patent Sight平台以及基金資助數據庫Funding Institutional等相關數據,通過關鍵詞列表構建相關檢索式,檢索「聚集誘導發光」(AIE)領域相關文獻及專利,形成定製化自定義數據集,並對其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完整的數據分析已基本完成,將於近期發布完整報告。
AIE應用前景廣闊
AIE材料有哪些應用場景?唐本忠舉例說,AIE材料既可以做手機的顯示屏,也可以做化學傳感,如檢測水有沒有污染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如何。在生命健康方面,可以告訴我們身體細胞的狀態。同時,若用於新冠病毒檢測,15分鐘就出結果。
「現在醫生有一個非常苦惱的事情是人體內部看不見摸不着。比如,癌症病人被檢查出來時通常壽命不多了,是因為一般的儀器檢測出來的時候已經差不多是中晚期,所以早期的檢查非常重要。聚集誘導發光,有一種關鍵的、最靈敏的叫熒光。具有AIE性質的熒光分子在溶液中或者分散態的情況下熒光很弱或幾乎不發光,而在固態或者聚集態下發光顯著增強,我們的技術穩定性非常好,可以長時間仔細觀察,而且靶向性非常好,可以直接富集在腫瘤部位。」
據介紹,AIE是由唐本忠院士於2001年提出的原創性科學概念。目前,其團隊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AIE理論機制,開發出了一系列新型的AIE材料,已成功應用於高效光電轉換器件、高靈敏傳感器以及高分辨特異性成像和精準醫療等領域,在健康、環境、材料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領域中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記者 黃鳳鳴 拍攝 黃鳳鳴)
頂圖:唐本忠院士(左起第二)科研團隊骨幹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