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日報報道,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走勢可謂一波三折。經過之前的兩波大起大落之後,如今的國際油價重新回到今年3月份之前的90美元/桶附近震盪徘徊。
在分析人士看來,一方面,海外市場經濟復蘇乏力預期存在,加之原油供應量存在增長預期,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價上漲;另一方面,高通脹的現狀又對油價形成利好支撐。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當前的國際油價有些進退兩難。
不過,多位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油價低位運行,有利於中國製造業降低成本、改善利潤空間,對出行和消費方面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正向刺激作用。
國際油價重回半年前水平
今年3月初,WTI原油價格自90美元/桶之下快速拔高,一舉衝高110.15美元/桶,隨後快速回落至85美元/桶附近,在半個月內完成一波大起大落。然後,WTI原油價格一路震盪攀升,直到6月8日創出118.08美元/桶的歷史新高。自此,WTI原油價格開始掉頭向下,8月份後再度跌破90美元/桶關口,重回2月15日前後的水平。
「國際油價的多空博弈仍在持續,當前的主要矛盾在於,一方面,地緣局勢引發的歐洲能源供應危機對國際油價形成支撐;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海外經濟復蘇乏力表示擔憂,這將導致需求端遠遠不及預期。」徽商期貨研究所能化部研究員劉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際油價反彈的阻力較大。另外,在美聯儲及多國央行加息的背景下,各國貨幣政策或加速收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跡象愈發明顯,市場對經濟前景憂慮加重,將令疲軟的能源需求狀況進一步加劇。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近期國際宏觀經濟數據下滑,令市場對加息力度的判斷有所調整。有分析人士認為,基於美國宏觀經濟數據下滑,美聯儲對遏制通脹的力度或有放緩可能,加息強度或不及之前預期,勢必會對國際油價產生較大影響。
國元期貨能源化工行業分析師張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美國7月份CPI數據落地,市場對美國通脹數據繼續攀升的擔憂情緒有所放緩,在美元指數走弱的背景下,原油價格略有提振。不過,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原油庫存超預期增長,又加大了市場對原油需求的擔憂。與之對應的是,近期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對原油供需調整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OPEC考慮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調了未來對原油需求的預期;IEA基於歐洲的高溫天氣,則上調了原油需求的預期。目前國際油價在90美元/桶關口附近震盪徘徊,主要是受原油需求修復、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的影響。基於短期市場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預計在多空博弈之下,短期原油價格或將維持窄幅震盪的格局。
有利於中國經濟穩健復蘇
WTI原油期貨價格圍繞90美元/桶關口震盪徘徊,反映市場對原油需求預期的搖擺不定。在金信期貨能化研究員湯劍林看來,伴隨海外主要經濟體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的陸續公布,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將持續發酵,並引發對原油需求的擔憂。另外,美國經濟高通脹導致投資者對9月份美聯儲大幅加息的預期升溫,也令原油期貨的多頭有所顧忌。
湯劍林同時表示,如果美國7月份CPI數據低於市場預期,美聯儲大幅加息的預期將有所放緩,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的可能性在相應提高。疊加近期歐洲能源危機持續發酵、IEA上調全球原油需求預期,原油期貨的多頭信心也將有所恢復。當前主導國際油價的主因在於原油需求預期的變化,短期原油市場的關注點應重新回到商品屬性上,需求預期的搖擺或成為影響原油價格的主導因素。
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對中國經濟將產生何種影響?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回調有利於中國經濟穩健復蘇,對製造業、交通出行和消費等領域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中國作為全球石油的主要需求國,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油價下滑,一方面,可降低石油進口成本,對國內石化行業來說,成本降低後可不斷向下游終端產品進行傳遞;另一方面,國內出行成本也將降低,進而對消費需求形成一定的刺激和帶動作用。」劉嬌認為,在當前國際原油供應量增長的預期下,疊加市場對海外主要經濟體復蘇不及預期的擔憂,預計短期國際油價仍將維持偏弱運行格局。
張霄也認為,國際油價下滑將降低進口成本,從而對中國經濟的運行成本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國內經濟穩健發展。目前,除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保持聯動外,國內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價格也都保持穩定態勢。
「國際油價回調,將直接帶動國內PPI下行,降低下游製造業成本,提升企業利潤空間。」湯劍林認為,短期來看,市場對下半年原油需求預期的搖擺將左右原油價格的波動;從中線角度來看,伴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原油需求或出現回落,疊加供應端增加的預期存在,預計原油價格重心仍將繼續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