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一水相依,交流緊密。《清〈新安縣誌〉里的深港村落》作者蔡保中是深圳地名學會理事,他在書中對深港村名及其現狀進行探討,便於國人了解深港地名歷史、珍惜地名價值。蔡保中是深圳沙浦村原住民,他希望通過深港村落變遷研究,讓更多深港年輕人對深港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深港兩地更好融合提供一定的歷史基礎。
深港民風民俗宗族聯繫均是一體
「可能現在香港很多年輕人對香港的歷史不是很了解,其實香港是從新安縣分割出去的,在民國之後改名為寶安縣,也就是今日的深圳,香港深圳在英國人到來之前是一體的。」在深圳福永,深圳市沙浦村原住民、深圳市地名學會理事、深圳市市委黨史文獻和地方志學會會員蔡保中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民風民俗還是宗族聯繫等各方面,深港均是一體的,只不過由於歷史原因人為地以深圳河為界分開了。
喬凱/攝
蔡保中用了3年業餘時間,以政府公開資料、各類史志、深圳政府官網、不同時期深圳地圖冊、各類網絡資料等為基礎,並經過結合走訪當地原居民、現場考證等方法,主要對嘉慶《新安縣誌》857條村名和41個墟名及康熙《新安縣誌》508條村名及其現狀進行探討,寫成了《清〈新安縣誌〉里的深港村落》一書。
深港村落淵源頗深
「近千條村落裏面有近四成左右是香港的,我對每個村落都進行了簡單描述,比如是在哪個區,姓什麼,本地村還是客家村都做了考釋。」蔡保中在書中對網絡上「無客不深圳」、「無漁村不深圳」兩大誤區進行了澄清。
「在這些村落里,深圳本地村和客家村比例為7:3,而香港則是6:4。」蔡保中告訴記者,深港村落中有很多有宗族淵源。「比如香港比較出名的鄧氏,起源點就是元朗的錦田,在深圳也有分支,福永的塘尾,觀瀾的竹村。還有文氏是很出名的,文天祥在深圳香港一帶是很出名的。在深圳是寶安十大姓之一,在香港也是所謂的「四大家族」之一。」
還有另一種是羅湖的羅芳村,村民經常過境香港耕作,時間久了之後又在那邊重新組建了一個村子,叫絞寮村。
喬凱/攝
蔡保中說,在1949年之前,深港是可以自由通行的,「那時候的來往無非就是婚嫁,宗族之間的互相拜訪拜年、祭祖這些。還有一些是經商。比如這邊的人去上水買東西,上水的人要來深圳去買東西。而今,這些村落姓氏之間都會經常聯繫,也有聯誼會,一起去祭祖等。」
深圳河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河是深圳最著名的河流,也是深港兩地的界河。蔡保中說,深圳河在《新安縣誌》上記載為「滘水」:「滘水,在城(指縣城南頭)東四十里,發源於梧桐,右莆隔(即布吉),左龍躍、雙魚諸山……」之所以叫深圳河,是因為當年要把它作為界河,因其流經深圳墟而得名。「那深圳墟為何叫深圳墟呢?那是因為他旁邊有一條河,名叫深圳,也就是現在的布吉河,就是流經解放路、人民橋的那條河,以前就叫深圳。」
喬凱/攝
「作為深圳原住民,自覺有歷史責任去記錄這些歷史,希望深圳香港的所有市民能對深港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深港融合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蔡保中如是說。(記者 林麗青 實習生 林梓琦 攝影 喬凱 林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