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聯(新界社團聯會)常務副理事長 深圳市政協委員 譚鎮國
「打擊衛生黑點計劃」有3個重點:第一,重點打擊衛生黑點,強化日常清潔工作;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和社區參與;第三,加大執法力度。計劃希望改善市容,讓市民看到變化,從而改善香港的國際形象,顯示香港人素質。
這次重點清理的600多個衛生黑點,不少是非法棄置垃圾造成。以「三無大廈」為例,沒有業主法團、管理公司及任何居民組織的大廈,自然而然是「無王管」,既無人清潔,亦無設置公家垃圾桶,於是不少居民習慣非法棄置垃圾,天井變成垃圾崗,夏天天氣悶熱,瀰漫陣陣惡臭。
「打擊衛生黑點計劃」為期3個月,但垃圾卻是每日都產生,面對與日俱增的垃圾,又要如何面對和處理?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國家之一,根據《環境公共衛生法》,任何亂扔垃圾的人,視乎定罪次數,可分別罰款一萬多至五萬多港元,「非法傾倒廢物」也面臨高額罰金甚至刑罰。高額的罰款讓人「不寒而慄」,即使有亂扔垃圾的念頭,想到高額罰款也大抵會將這個邪惡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裏」。香港倒不必採取如此嚴苛的法律,最近大街小巷可見到「亂棄垃圾罰款1500元」的指示牌;且不論這一罰則是20年前訂立,至今是否仍然與時俱進、阻嚇力是否足夠,當局在重新審視的同時,必須加強巡查和執法工作。
審視罰則 設備監控 培養分類
除了人力監察,也可以藉助設備。自2018年本港約有275個非法棄置垃圾地點已安裝網絡攝錄機,透過分析錄像所搜集的資料,跟進非法棄置垃圾的行為,取得效果顯著,惟安裝數量遠不及今次計劃中的600個地點。既然有用,是否可以考慮投入更多資源加裝攝錄機?
其實「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除了政府要做事,市民亦要行動起來。日本是世界上垃圾處理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他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培養國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例如幼稚園每日分發的牛奶,孩子們就輪流負責清洗牛奶盒,再剪開鋪平、控乾水分,才能回收。有人會覺得垃圾分類十分麻煩,但倘若這種環保意識是從小培養,當他們長大時,自然而然就會身體力行將垃圾分類這一習慣堅持下去。香港也可以參考加強教育和宣傳工作,例如製作適合不同年齡段人士的宣傳片並廣泛傳播,或製作詳細的垃圾分類小冊子,引導、培養和帶動市民參與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