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本港疫情明顯反彈,昨新增確診升至6445宗,創出第五波疫情以來新高。當局已即日啟用啟德隔離設施,並於下周重開亞博館治療中心,首階段可接收200名病人,醫管局形容現在是非常關鍵時刻,必須為疫情作最壞打算和做最好準備。
過去一段時間,確診數字都保持平穩,即時有效繁殖率甚至一度跌到1附近,意味疫情可望回落,可惜最新發展卻事與願違。截至上星期五,七天移動平均確診宗數約4000多宗,但過去兩天單日確診已攀至超過6000宗,按周升幅達到50%,而同期每日新增入院人數,亦由130人左右翻近一倍至昨日的258人。假如疫情繼續以此速度惡化,除亞博館外其他方艙醫院也須重開,否則床位恐怕不敷應用;事實上,部分醫院非緊急服務已受影響。
或問,上周剛放寬的「3+4」檢疫要求,是否造成疫情反彈的主兇?初步數據顯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新入境規定自8月12日生效,比較前後兩星期的輸入個案數字,8月5日至11日錄得1664宗,8月12日至18日則錄1523宗,反映輸入病毒風險並無因此增加,輸入個案的佔比亦從5.48%降到4.16%。其次,期內經機場入境的日均人次,按周僅增不足1000人或15%,而出境人次更是不增反減,說明新措效果尚待發酵。當然,「3+4」長遠而言會否為疫情帶來額外風險?誠須進一步觀察。另外,「紅黃碼」制度有否優化空間,包括4天居家檢疫的抗疫指引應否收緊?當局亦須不時檢討。然而,暫時實無證據,顯示今輪疫情跟「3+4」放寬政策有關,故此亦無必要叫停新措。
既然跟輸入個案無關,則疫情反彈主要源於本地傳播加劇。其中,第五波疫情所產生的免疫屏障,是否因抗體回落而作用減少?BA.5變異株佔整體確診的比例升至近30%,其高傳染力可能突破免疫屏障,又是否一個關鍵?此外,市民抗疫意識又是否變得鬆懈,包括過於等閒看待病毒?必須提醒,常戴口罩乃是抗疫基本,如實呈報感染狀況及嚴格遵守隔離安排亦然,連同遵從醫學建議打針,皆是疫下護人護己的應有大義。
以每百萬人口計算,香港最新七天日均有0.57人病逝,環顧全球屬於偏低水平,不單優於新加坡的0.63人,亦遠低過正爆疫的日本(1.86人)及英國(1.98人)等地。本港疫苗接種率日前跨過里程碑:3歲以上有九成打了兩針,比美歐多地的七八成還要高,殊為不易,肯定是本港抗疫重要憑藉。
可是,長者接種率仍有進步空間,80歲以上只得66%打了兩針,打齊三針更僅45%;此外,雖然接種年齡降到3歲以下已逾兩星期了,迄今仍只有6%或6400多人打過針,而打齊三針的3至11歲比率亦低至8.5%。有鑒長者疫下死亡人數最多,幼童患者比例近日明顯上升,政府必須在「一長一幼」兩端發力繼續谷針,而市民大眾亦須客觀科學地看待疫苗並加快接種。
總之,香港還須繼續貫徹精準抗疫策略,當局要密切關注「3+4」後的數據變化,市民亦須配合抗疫踴躍打針,如此香港才更有條件繼續安全穩妥地推動復常。
頂圖:8月19日,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撤離青和居護老院的長者。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