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累計推出725項制度創新 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前海累計推出725項制度創新 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2022-09-06
来源:深圳商報

 從一片灘塗到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前海用12年的時間,勾勒出一幅移步換景的宏偉畫卷,奏響了一段時間浸潤的華彩樂章。

 去年今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稱《前海方案》)下發,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前海改革創新迎來更寬廣的舞台。

 開局之年,前海立足各片區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重點平台、重大項目,發展能級全面提升。金融、會展、物流、航運、科技等行業齊頭並進,前海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最活躍,與香港產業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書寫了產業共融發展的嶄新篇章。

 數據顯示,2021年,前海地區生產總值1755.67億元、同比增長10.5%;實際使用外資5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9%;關區進出口總額1.74萬億元、增長20.3%。今年1-6月,實際使用外資35.33億美元、增長17.4%。

 前海的科技創新發展動能澎湃。據統計,前海已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4家。2021年,前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715.07億元,增長10.5%。5家前海科技型企業上榜長城戰略2021年獨角獸榜單,佔大灣區獨角獸總估值40.7%。

 深化改革造就一流營商環境

 這一年,前海合作區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堅持「先行先試、邊行邊試、合作共試」。各部門各單位在投資、貿易、金融、法治等領域已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25項,其中在全國複製推廣65項;前海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拓展至五大類30項。

 與此同時,前海在全國率先形成了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實現「三個首批」金融創新實踐,微眾銀行、聯易融等10家前海企業入選畢馬威發布2021年中國金融科技「雙50」榜單。

 去年12月,德勤中國發布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0-2021年度營商環境藍皮書》顯示,前海營商環境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據悉,前海已建成多元化徵信服務體系,實現深圳380多萬家商事主體全覆蓋。上線「前海港澳e站通」,提供「註冊易」「辦稅易」「社保通」等223項服務,電子印章綜合應用、商事主體歇業登記等創新做法全國複製推廣,使香港投資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辦理前海政務事項。

 深港合作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前海始終以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為己任,高標準高水平推進與香港的緊密合作。擴區一年來,積極推進深港合作重大平台建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今年1月,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對外宣布啟用,目前已引入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法治機構122家,全國15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7家落戶前海。前海法院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適用香港法審理案件均居全國基層法院第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掛牌成立。深圳國際仲裁院新一屆仲裁員覆蓋114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仲裁員568名。

 此外,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吸引200家金融機構簽約入駐,港資外資機構佔三成,恒生前海基金、聯易融數字科技、大新銀行等重點港資、外資金融機構落子前海。

 本月初,前海聯合香港財庫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獲香港業界熱烈反響。

 海陸空齊發力,樞紐優勢顯現

 一年來,前海以高水平開放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綜合保稅區及海空港進出口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業態和模式創新效應凸顯。

 今年1-6月,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達962.5億元,同比增速達48.1%,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綜保區平均增速。前海綜合保稅區1-6月監管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642.3億元,增長84.4%。

 2021年,前海集裝箱吞吐量1460.7萬標箱,同比增長10.7%。前海供港專線累計運送集裝箱標箱數和貨物量均佔全市六成。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媽灣智慧港已於去年開港運營。

 目前,深圳國際貨運航線達到35條,其中,今年上半年新開通11條。進出境貨運航班1.1萬架次,同比增長39%;深圳機場貨運航點57個,進出口貨量38.2萬噸,同比增長22.4%,深圳機場實現進出口航次與貨量「雙增長」,前海合作區航空航運樞紐功能進一步顯現。(深圳商報記者 范宏韜)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