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省級、市級領軍人才以及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惠陽工作,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補貼;力爭到2025年,全區人才總量超過25萬,專業技術人才達5萬,技能勞動者突破15萬;建立人才工作責任制和年度述職制度,將人才工作列為有關單位年度績效考核和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述職重要內容……
日前,惠陽區正式印發《關於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接下來,惠陽區將進一步明確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重點引進培養4類人才、優化5支隊伍、搭建4個平台、落實3項服務保障,精心「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為惠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賦能蓄力。這是記者9月6日在惠州市惠陽區了解到的。
惠陽人才結構狀況
到2025年全區人才總量超過25萬
作為惠州臨深片區「橋頭堡」,在深度融深融灣產業集聚發展的背景下,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的惠陽面臨着更多發展機遇,對各類人才的渴求也前所未有。
近年來,惠陽區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堅持把人才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同步規劃,出政策引才、以產業攬才、搭平台聚才、用服務留才,實現人才總量、結構、素質大幅提升。
當前,大灣區各地均把人才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誰能在「引才」中取勝,就能更快贏得發展先機。《實施意見》提出,惠陽區將主動搶抓融深融灣發展機遇,緊扣產業發展集聚人才,搭建成長平台培育人才,提供優質服務留住人才,努力營造人才輩出、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力爭利用5~10年時間,人才規模、質量實現大幅提升,人才結構、效能得到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到2025年,黨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全區人才總量超過25萬,專業技術人才達5萬,技能勞動者突破15萬,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4.0%。
到2035年,人才強區建設躋身全市前列,在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集聚一批創新團隊和科技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質的突破,人才服務體系構建更加精準到位。
實施拔尖人才培養工程
人才是地方發展的關鍵,人才集聚是衡量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標尺。推動惠陽高質量發展更是一個長期又艱巨過程,需要連結多層次的人才來惠陽助力。
根據《實施意見》,接下來惠陽區將重點引進培養4類人才(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師人才、高技能人才、優秀畢業生),優化5支隊伍(醫療衛生、教師、黨政、鄉村振興、社工專業隊伍),搭建4個平台(創新創業平台、院校育才平台、人才驛站平台、研學培養平台),落實3項服務保障(人才安心服務保障、人才安居服務保障、人才交流服務保障),着力打造重視人才的工作格局、人盡其才的廣闊舞台、愛才留才的良好環境,為來惠人才廣開進賢路,鋪寬成長路,護航發展。
國家、省級、市級領軍人才以及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惠陽工作,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補貼。積極引進培育高水平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對帶科技成果來惠陽轉化且預期項目產值和經濟貢獻較大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補貼。新引進的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學位或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醫療衛生人才,給予總額最高45萬元的住房(購房)補助和每月最高3500元的生活補助。
發放「歸善人才卡」,憑卡可在惠陽行政服務範圍內,享受區行政服務中心、銀行、公辦醫院、機場、高鐵站、汽車站等綠色便捷服務。為企業高層次人才或其長期所在企業提供「人才貸」,支持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活動。建設1000套左右人才公寓,按輪候機制提供給本碩博人才、中高級職稱人才、高技能人才租住。
《實施意見》中還提出,將建立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責任制和年度述職制度,將人才工作列為單位年度績效考核和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述職。
暢通優秀人才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渠道,建立人才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工作機制。同時,實施拔尖人才培養工程,開展「工程師人才」「技能人才」「教師人才」「醫療衛生人才」「鄉土人才」培育工程,努力把人才的積極性引導到「學先進、見行動」上來,推動惠陽人才工作良性發展。(記者 盧偉 通訊員 顏建超)
頂圖:惠陽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