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話餅-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中秋話餅

2022-09-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文/湯佳佳

 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不可或缺的習俗。月餅象徵着大團圓,故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

 月餅作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在古代,每到中秋節,人們就會在香案上擺上象徵豐收的圓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古代少女們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宮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

 月餅一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發展出了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等着晚飯後吃月餅。那時的月餅很大,真是一個碩大的餅。因家鄉地處江南地區,以蘇式月餅為盛。蘇式月餅皮層酥鬆,一刀切下去,撒落一層酥鬆的月餅皮。當時的月餅餡多以紅絲、綠絲、黑白芝麻包裹的五仁、冰糖為主,經常一刀切刀冰糖上,切不動。對我們而言,這可是難得的美食。因為月餅皮特別酥鬆,小時候,每次吃月餅的時候,得右手拿着一小塊月餅,左手掌撐開,五指並攏,平放於下頜,以防吃撒後接着。手上接着的,就算是幾粒芝麻,也會用舌頭把它舔得一乾二淨。如此之後還要認真地檢查一遍,生怕指縫間會有一粒或半粒的芝麻被遺失,從而造成終身遺憾似的。如不小心,一小坨月餅掉在地上,還會彎下腰,仔細查找。找到後,輕輕地撿起來,放在嘴邊吹吹,再放進嘴裏。

 長大後,每逢中秋節,坐在院子裏,一邊品嘗月餅,一邊欣賞天上的一輪明月,仿佛看到身穿一襲白裙的嫦娥,手中抱着一隻雪白的兔子,向我們投來羨慕又哀傷的目光,她獨自身處廣寒宮,一滴淚從她的臉頰划過,滿載悔恨。我仿佛感受到一種落寞的心情。而此時,母親教我背誦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輪明月,承載了多少悲歡離合,幾千年的思念、幾千年的牽掛、幾千年的哀傷,其中有團聚的歡樂,有冷漠的孤單,有牽掛的思念。而我仿佛明白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那份感慨。

 隨着大月餅的消失,我也離開了故鄉,每年中秋節,取而代之的是廣式月餅——油重、皮薄、餡多,最有名的莫過於蓮蓉月餅,蓮蓉餡月餅是廣州老字號酒樓蓮香樓首創。其外皮棕紅有光澤,且印有清晰、凹凸的圖案,且花色繁多,不如蘇式月餅容易破碎,餡心重在味道和質地。其品名,一般以餅餡的主要成分而定,如五仁、金腿、蓮蓉、豆沙、棗泥、椰蓉等。後來,廣式月餅流行椰蓉雙黃、蓮蓉雙黃,我一般只食蛋黃。

 在香港工作那幾年,發現香港有一種特別的月餅——冰皮月餅。冰皮月餅區別於傳統月餅金黃色外表,其外觀呈白色,需放在冰箱裏冷藏,入口跟吃冰糯米糍有異曲同工之妙。香港還有一種迷你奶黃月餅」,是半島酒店出品在傳統蛋黃蓮蓉月餅的基礎上開創新風的產物,號稱月餅中的「勞斯萊斯」,幾乎每年都搶到斷貨。2014年,香港美心首度推出「流心奶黃月餅」,這款月餅由內而外散發濃郁奶香和鹹蛋黃香味,掰開後,流淌着柔滑的流心奶黃,十足奶香味瀰漫,入口細膩順滑。後來,衍生芝士流心、抹茶流心、咖啡流心、巧克力流心等多種口味的流心月餅。

 有一年中秋前夕去上海出差,南京路上一個老字號食品店門口排着長長的隊,好奇心促使我也加入排隊的行列,這是我第一次吃鮮肉月餅。剛出爐,冒着熱氣的鮮肉月餅,大老遠就聞到香味,顧不上燙,一口咬下去,多汁鮮甜、鹹香酥鬆,吃完一個還想吃第二個。鮮肉月餅算是蘇式月餅的創新,也是上海美食的一道風景線。僅上海南京路和淮海路上,有逾20個品牌推出鮮肉月餅,口味接近100種。大致可分為鍋爐派和烤箱派。小小一隻鮮肉月餅,老字號們各有絕招,就是為了做到「酥皮層層疊疊,又香又脆,肉塊大,新鮮又緊實,味道甜鮮咸,咬一口有湯汁」。

 隨着社會的發展,月餅也成為廣告宣傳的一部分。2013年中秋節前夕,合肥某房地產項目開盤,為吸引市民眼球,房地產商特意定製了半噸重的大月餅請市民品嘗。同年,長春某商場製作一款帶有「嫦娥奔月」圖案,重達1200斤的巨型月餅,吸引大量市民參觀。2014年中秋節之際,甘肅蘭州為沿襲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製作了「世界最大的百合月餅」。

 其實,不知從何時起,在追名逐利的浮躁裏,中秋時節,祭月的古老習俗已然遺忘在歲月深處,只剩下吃月餅的習俗。各種不同款式、

 不同口味的月餅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不用像小時候吃得小心翼翼、

 舔口舔嘴,但心底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圖源:中新社

 作者簡介:湯佳佳,安徽蕪湖人,蕪湖市作協會員,現居深圳。文章散見於《深圳商報》《深圳晚報》《香港商報》《蕪湖日報》等。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