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特性與消費性電子產品日益趨同,整個行業被視為巨大的藍海,伴隨科技突破,將為人類的生活模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全球主要國家堅持節能減碳政策的前提下,電動車需求量將會進一步提高。根據IHS Markit及PwC Global的預測,今年電動車市場將成長至2090萬輛,較去年大幅增長44.1%,而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至25.2%,並在2027年銷出5100萬輛,而傳統燃油車將逐步退出市場。
供電大省遇氣候災害
中國內地作為目前全球電動車產業的主要參與者,一方面,由於5G基礎建設的完善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內地本身就擁有可觀的電動車消費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國內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及技術,包括支持高功率高耗能、廣泛應用於電動車的成熟製程半導體,以及在AI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廣泛運用經驗等,因此正加速崛起成為汽車出口大國。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內地新能源汽車銷量200萬輛,年增率高達111%。然而,在需求相對樂觀的情況下,電動車供應卻面臨着多重挑戰。
首先是由於內地多個省市相繼傳出用電緊張。今年北半球夏季的極端天氣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屢屢刷新的高溫紀錄及區域性乾旱,讓水力發電充足、甚至能夠供電他省的四川省,遭遇60年罕見的高溫乾旱災害,嚴重缺電以致於必須強制全省工業電力用戶停產,甚至連帶讓重慶、上海、江蘇的電力供應都受到影響。作為內地汽車、化工、太陽能、電子、半導體的製造重鎮,四川和重慶承擔了內地8%至10%的汽車生產及零組件供應,本次限電停產將會直接降低電動車廠商的交付量。
無獨有偶,雖然四川一般工商業用電早前已經全部恢復,但在9月5日中午,四川省瀘定縣發生了6.8級地震,目前全省乃至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救災,其產能恢復進程料或多或少受到拖延。
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
其次是儲能產業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飆升。由於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產業方興未艾,帶動碳酸鋰等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從2020年9月至今約兩年時間內,內地工業級、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每噸約4萬人民幣飆漲十倍。8月26日,電池級碳酸鋰每噸報價人民幣49.2萬元。由於鋰礦的發掘開採周期需要6年起步,因此鋰價格的高位相信仍會持續數年。而車廠售價卻無法如原材料一般進行頻繁調整,再加上各國對電動車的補貼政策逐年下調,導致下游企業利潤被壓縮。
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
雖然面臨限電、成本上調、疫情等多方面的挑戰,對電動車的生產及消費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依然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北半球的熱浪讓各國頻發高溫預警。在歐洲方面,多國都經歷了極端天氣帶來的災害,以及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危機後多地加大燃煤發電比例,即使是能源結構較為多元的法國,因核電承擔了全國70%的電力來源,因此對比其他歐洲國家來講,所承受的俄烏戰爭後果亦較小。但在歐洲熱浪衝擊之下,核電廠的冷卻水無法如常排入已經處於高溫的河裏,不得不減少核電發電量。
而碳中和作為各主要工業國為應對全球暖化而承諾達成的共同理念,過去幾年,各地政府以不同形式實行碳中和承諾。例如:美國加州簽署了碳中和令,承諾在2045年前實現電力100%可再生;法國將淨零排放的目標立法;奧地利承諾在2040年實現氣候中立,及在2030年實現100%清潔電力;日本宣布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實現碳中和;中國亦在「十四五」規劃中,承諾於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相信未來各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入將會更為積極,產業的發展目前雖然面臨暫時的供應鏈阻滯,但發展前景仍十分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