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實施海外或台灣抵港人士「3+4」新檢疫政策,昨天剛好滿一個月。根據初步分析,這段期間輸入個案約佔每日新增病例1%至2%,並未見不尋常飆升,反映有關舉措未帶來額外風險,說明當局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與此同時,本港昨新增病例跌至8000宗以下,反映疫情整體平穩。在此情況下,商界和市民希望實施「0+7」、甚至要求取消檢疫措施的呼聲愈見高漲。理性地看,過早和過於放鬆的做法風險未免太大,特別是在抗疫疲勞下,一旦放開很可能引發疫情大幅反彈,令醫療體系不勝負荷。所以,大家還是應保持耐性,讓政府在有足夠科學數據支持下,有序地逐步放寬防疫政策。
目前,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已近乎完全取消防疫和入境限制,例如新加坡就已解除了室內口罩令、容許未完成接種疫苗者入境,入境後亦不必接受七天住處檢疫。香港雖然沒有像星洲那樣完全放開,但大體上防疫政策越來越寬鬆,包括在「3+4」下,容許入境者在四天醫學監察期間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入超級市場及街市等。但這是否代表香港完全放開也沒有問題呢?要注意,香港的防疫短板仍然明顯,特別是「安心出行」一直沒有加設追蹤功能,若貿然放開,衛生部門完全沒有把握可以追蹤到帶菌者。
「3+4」和「0+7」的分別在於,後者完全取消三天強制檢疫,這將會大大刺激港人的外遊意欲,屆時外遊回港的入境人次或會大增。假如海外疫情不嚴重,這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港人喜歡的旅遊熱點地區仍處於疫情流行階段,例如在日本,截至9月11日的七天移動平均新增確診數近十萬,出遊者當然容易在當地感染後將病毒帶回香港。眾所周知,現時本港非緊急服務已因疫情削減了三成,許多手術已經取消或延期,倘確診病例大幅增加,醫療體系未必應付得到。
本港若要再放寬防疫和入境政策,最重要是進一步強化對重點人群的保障。目前,「一老一幼」已接種兩劑疫苗的比例不算高,「3至11歲」和「80歲以上」這兩個年齡組別的兩劑接種率皆不足七成,這已成為香港抗疫工作的最突出短板。第五波疫情期間,大批未完成接種的長者染疫死亡,近日亦有染疫幼童死亡個案。除非疫苗接種率進一步提高,否則大幅放寬防疫政策是不負責任的!
特區政府一直非常盡責,努力「谷針」,包括在最近宣布疫苗通行證的適用年齡由12歲降至5歲,相信有助提高幼兒接種率。最近亦有人提議向打齊三針的長者派發額外消費券,這個建議可取,希望政府採納。當然,如果一段時間後「一老一幼」的接種率仍不理想,那麼政府就應該研究強制打針,以築牢疫苗屏障,夯實社會復常基礎。香港將於11月舉辦多項大型國際活動,不少人認為這是推行「0+7」的契機。對外通關是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命脈,但這只能在確診病例進一步下降、「一老一幼」接種率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實現。希望大家保持耐性,克服抗疫疲勞,讓政府基於科學數據,有序地放寬防疫政策。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