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全新國寶級書畫亮相故宮-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展覽】全新國寶級書畫亮相故宮

2022-09-13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開館至今熱度不減,市民都想親眼欣賞故宮珍藏。位於展廳八的開幕特別展「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呈現了晉、唐、宋、元稀世瑰寶,均為國家一級文物。為保護彌足珍貴的國寶,館方將30件展品分三期展示,每個展期為時一個月。即日起至10月7日展出最後一期、共10件國寶級書畫經典名作,之後該批珍品將回到北京故宮博物院「休眠」至少3年,令今次展覽更值得觀看。

 「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的展品,部分是書畫家的傳世孤本,經歷了數百年甚至逾千年的流轉。最後一期展覽同樣是國寶雲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研究策展及節目)王伊悠對記者表示,第三期展品跟前兩期一樣,從未在香港展出:「每一期的展品都有不同亮點,這次有些展品與香港息息相關。」

馬和之作品《小雅鹿鳴之什圖》(局部)。全卷28×864cm。

HKPM_G8_Third Rotation_002b.jpg

歐陽詢作品《行楷書張翰帖(唐摹本)》。

 港專家參與回購國寶書畫

 浙江錢塘江是古時不少文人雅士的創作題材,詩歌、繪畫不乏以錢塘江為主題的作品。展品《錢塘觀潮圖》為現存最早展現錢塘江漲潮盛景的畫卷之一,據博物館副研究員黃煒均介紹,此畫講述了香港與故宮博物院之間的故事:「此畫是『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從香港回購,後入藏故宮博物院,令其得以重返故地。小組於1954年由國家成立,負責營救珍貴文物,主要由香港收藏家徐伯郊領導,他們努力於本地、鄰近國家,甚至歐美搜羅回購中國書畫,也體現了香港在保護國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錢塘觀潮圖》以即景寫實手法、俯瞰式構圖,刻畫漲潮時波濤漸起及船隻緊急歸岸的情景。近景繪薄霧中的臨江建築,雖然只描繪了高低錯落的各式屋頂,仍表現出跋中所描繪的南宋都城繁華景象。遠景則空勾無皴,以清雅綠色暈染平緩的山巒。黃煒均表示,展品尺幅小,看似畫面簡單,卻以寥寥幾筆就捕捉到錢塘江的水文現象,以及小船、船上之人緊張回岸的情景,相當精彩。

李嵩作品《錢塘觀潮圖》(局部)。全卷17.4×83cm。(Shirley攝)

 展更完整洛神賦全圖

 繼第二期展覽展出過《洛神賦圖》的北宋摹本,是次展覽又見《洛神賦全圖》南宋摹本,兩者有何不同,值得觀者再去參觀?博物館副研究員蔣方亭解答:「兩件展品在內容方面大體一致,均源自三國文學家曹植名作《洛神賦》,並以連環畫的方式將主人公與洛神從邂逅到分離的多幕場景描繪出來。但北宋摹本年代更久遠,畫風保有六朝時期的繪畫特徵,更接近顧愷之的年代,畫心尺寸更小,故事有部分情節流失。南宋摹本的畫風更為成熟,畫卷中服飾、器具多為硃砂色,整體氣息深靜古雅,人物比例合宜,體態優美,是宋代的繪畫風格,且畫心長度是前者的兩倍,故事情節較豐富完備,並寫了《洛神賦》部分賦文。」在傳世多卷《洛神賦圖》中,是次展品的內容尤為豐富完備,其中洛神「或採明珠,或拾翠羽」等情節,在其他《洛神賦圖》中少見,更能體現原賦面貌。

顧愷之作品《洛神賦全圖(南宋摹本)》,全卷51.2×1154.3cm。博物館將畫卷放置玻璃展櫃內,再將畫中細節放大於牆上展示。

WeChat 圖片_20220913175551.jpg

《洛神賦全圖(南宋摹本)》局部。(Shirley攝)

WeChat 圖片_20220913175547.jpg

《洛神賦全圖(南宋摹本)》局部。(Shirley攝)

 經典名作背後的故事

 展品中還有不少經典名作,如五代阮郜唯一的傳世真跡《閬苑女仙圖》,阮郜善畫,尤擅人物仕女。作品以青綠設色描繪海中仙境,用筆極繁。中央有仙女吟詩、彈琴,前有鳳鳥起舞,一旁有仕女洗濯,遠方有仙女乘龍駕鶴或馭風步渺而來。類似畫面於早期的銅鏡、漆琴等可見,但以巨幅卷軸表現如此豐富的畫面,並且以女性為主題,則十分罕見。黃煒均表示,展品幸運地避過建福宮大火,得以保存至今:「在清代,此卷曾入乾隆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並任命宮廷畫家顧銓臨摹過此畫,可見乾隆對此畫的喜愛,而顧銓的畫藏於盛京行宮(今瀋陽故宮博物院),阮郜的畫則收藏在紫禁城建福宮。1922年溥儀將之賞給溥傑,此作因而避過翌年的建福宮大火。」

 另一件李迪的《楓鷹雉雞圖》則是三期展覽中,尺幅最大的立軸展品。黃煒均評價,李迪的畫富有生氣,此畫既體現出兩宋禽鳥畫的時代風格,又具有畫家鮮明的風格。「以鷹捕捉獵物為主題的繪畫於唐朝已有,宋代更是平常的題材。畫作特別之處在於畫家細緻地表現錦雞拔足飛奔的瞬間動態,且神態驚慌,展示了畫家出眾的觀察力和繪畫技巧。作品運用了勾、皴、染等多種技法,刻畫工縝,加上全畫寬逾兩米,畫家駕馭巨幅畫面的能力可見一斑。從其逾常的尺寸,有學者推斷此畫原來可能用作屏風裝飾。」他亦補充,同類題材在元、明時期也被其他畫家反覆繪畫,如明代初期的邊景昭、明代晚期的林良,而林良也影響朝鮮的畫家,證明該幅作品不論是題材、時空均很有影響。這些書畫匯聚了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精粹,仍有不少展品待觀者細意欣賞,了解其背後的故事。 (記者:Janice  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故宮博物院)

HKPM_G8_Third Rotation_005b.jpg

李迪作品《楓鷹雉雞圖》,189.3×209.5cm。

阮郜作品《閬苑女仙圖》(局部)。全卷42.7×178.1cm。(Shirley攝)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10月7日

時間:星期一、三、四、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八

門票:HK$120(成人門票,包含特別展覽展廳八至展廳九)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