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張學修
9月13日香港工商界同胞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慶祝大會」。大會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主動積極促進經濟增長,發展新興產業,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並將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經濟帶來新的動能。
發展是第一要務
發展是社會穩定、國家興盛、民族崛起的第一要務,是解決香港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性節點,只有夯實經濟基礎,以發展的眼光追求產業的融合升級,以高效的方法完善以往存在的問題,以務實的態度將香港的發展與祖國緊密結合在一起,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李家超在大會上致辭表示,香港與國家發展一直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走上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國家在過去73年長足發展,在經濟上成就非凡,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祖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從抗美援朝到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實驗成功;從改革開放新征程到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行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榮光閃耀;從2001年加入WTO到後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73年發展歷程中無數的事實都應證了,發展是第一要務,是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落腳點。
創新是第一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來提高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創新發揮着關鍵性、基礎性作用。香港在面對發展問題上就應該摒棄過去陳舊的思想觀念,政治上抱持與國家的一致性,作出符合國家及香港利益的施政方案,利用切實可行的政策手段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經濟上,傳統工商業與新興創科業形成有機結合,利用香港一直以來在傳統工商業積累的各種資源,加大力度進行科技研發,創新服務類行業推廣,在貿易合作創新機制下,形成新興產業鏈,在相互作用下,完成傳統工商業的轉型升級,最終達到兩者的融合發展。與此同時,北京中關村產業園區、上海浦東經濟開發區、深圳前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歷程值得香港學習借鑑,保持自身經濟活力,提升自身軟實力的同時,積極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廣「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百利而無一害,是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人才是第一資源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發揮人的積極性是最關鍵的。人是最活躍的生產要素。當今社會,知識創造與運動步伐加快,世界經濟格局複雜且多變。誰掌握了人才,誰就能持續穩定社會發展,在時代的風浪中平穩前行。李家超在會上指出,一如國家的蓬勃發展,香港在回歸祖國以來也在不同方面取得驕人成就。香港多年來一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也是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香港有5所大學位列全球前100位,人才競爭力在亞洲排名第一,我們的優秀人才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首先重視本土人才培養,加大教育資源的投資力度,培養香港目前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通過相應政策使香港青年擁有更多的上升渠道,結合國家的發展需求可以將人才以交流學習等方式,給在港青年提供到內地或者到國外進行學術研究及工作的機會。其次,摒棄內地與香港本地畢業生的身份偏差,各行各業在人才招聘上,加大力度引進專業性強,有進取心的新青年,只要符合公司企業社會發展需求,能夠積極做事,擁有務實創新精神的青年都應該着重培養。再者合適的工作崗位才能將人才特點發揮到極致,才能把人才的潛力充分發掘出來。最後,面對如何留住人才是政府及企業應留意與關注的。特區政府可以從提高外來人才福利政策方面,對推動社會發展,行業變革的人才給予更多的鼓勵優惠政策,讓更多的外來人才看到更多在港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企業公司方面,可以開展多樣化的企業文化活動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培訓活動,讓更多的國內國外人才能夠把企業真正當成一個家的概念,感受到香港作為一個大家庭的溫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情魅力。
香港六大商會會長在會上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新的角色,工商界將用好「一國兩制」為香港創造無限發展空間,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構建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正如六大商會會長所言,香港肩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只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刻領會習近平主席「七一」講話精神的核心內涵,利用自身優勢,推動國家及香港經濟穩定發展,構建和諧包容的社會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