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曠日持久,對香港的負面影響不斷顯現。各界呼聲漸大,建言政府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以逐步推動社會生活復常。經歷數波疫情,政府對精準控疫已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機制。隨着本港疫苗接種率提升構建免疫屏障,以及新變種病毒毒性顯著減弱,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而本地疫情亦趨緩和,初步具備鬆綁的條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宜審時度勢,動態調整平衡防疫與經濟發展的需求,繼續創造條件積極推動「0+7」,為香港打開新局面。
復常與通關是民心所向,也是香港的迫切需要。疫困已給本港經濟和社會帶來很大傷害,店舖關門執笠消息不斷。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香港整體經濟始終受疫情和疲弱的周邊市場所困擾,商品出口貨值呈現負增長,股市、樓巿偏軟,部分企業或中小商戶仍然面對着經營壓力。本年度的財政狀況將較預期差,估計將會錄得超過1000億港元赤字,意味財儲或會進一步降至8000億港元的邊緣。他並指出,經濟改善的關鍵是疫情更大程度受控,跨境往還的便捷更是恢復經濟動力的核心所在。
吃四方飯是香港的成功之道,穩控疫情、放寬入境限制,是提振經濟的不二法門。事實上,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因應疫情回落而放寬入境限制,香港面對的競爭壓力也在加大。例如新加坡舉辦的「金融科技節」與「香港金融科技周」撞期,渣打香港馬拉松2022取消,2023年世界龍舟錦標賽將移師泰國等。無論是舉辦盛事、促進旅遊,還是投資、引才,較為便利的地區顯然更有吸引力,各界對香港通關進程落後憂心忡忡,擔心被搶走人才、商機、遊客,非是無因。
香港早前將入境措施放寬至「3+4」,配合「紅黃碼」,方便海外旅客來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關舉措正是政府因應疫情變化,平衡風險管控及方便營商的需要,進行的動態調整,符合精準抗疫的大原則。顯然,後續放寬入境限制,仍要做好最新疫情分析,因時制宜調整防疫策略。
現在香港再放寬的利好因素正在顯現。第一,政府實行精準抗疫,找到一套適合香港的防疫抗疫之策。第二,「3+4」實施後,輸入個案比例較低,並沒給香港帶來額外風險。第三,病毒即時繁殖率低於1,疫情有向下趨勢,輕症無症狀者多、重症極少,現時的醫療系統能夠承受。另本港已完成接種兩劑和三劑疫苗的人口分別逾九成和七成半,疫情對市民的威脅大致可控。在此情況下,只要疫情保持穩定回落,香港有條件放寬檢疫安排至「0+7」,盡快提升對外連接,恢復人員往來。
政府近日表示,正向放寬入境隔離的方向前進,積極考慮「0+7」方案,釋放積極信號,現在就看條件是否成熟。首先是要繼續「谷針」,補上「一老一幼」接種率不足的短板;其次疫情要防住,復常須安全,調整「0+7」應確保疫情不大反彈,並進行醫療系統壓力測試,做好核酸檢測、疫苗接種要求、追蹤等配套安排,市民則要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全社會齊努力,才能創造條件實現「0+7」,最終全面通關。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