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2022年9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新冠疫情發生後近兩年多來首度外訪。同一天,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並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草案。
中美關係日益惡化
該法由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與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4月訪問台灣後合作草擬。其主要內容包括——指示美國務卿撤銷禁止台灣官員展示台灣「主權象徵」的行政指導,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Director),改為等同於大使的「代表」(Representative),其任命須獲國會通過;在軍事、經濟上強化挺台,禁止「限制聯邦政府官員與台對口部門的互動」;將台灣地區與美國原本「民間交流」性質改成「官方交流」;指定台灣地區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向台灣地區當局提供的武器,從「防禦性」擴大到「有助於威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要求美國防部長與台灣建立全面培訓計劃,以提高台灣的防禦能力並增強武裝部隊的互通性;要求美國防部長與台灣建立高層軍事計劃機制,以監督聯合演習計劃,並協調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援助;要求美駐聯合國代表協助台灣地區加入聯合國相關組織,要求美行政部門協助台灣地區加入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推動完成與台灣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將台灣地區納入印太經濟框架,並在台灣地區建立海關和邊境巡邏預通關設施。一言以蔽之,《台灣政策法》承認和支持「台獨」、拋棄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摧毀中美建交的基石。
儘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對《台灣政策法》表達疑慮,稱其「部分條文令人擔憂」。但從拜登曾對佩洛西竄訪台灣表示異議而最終配合和支持佩洛西來看,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若通過該法,則拜登必定簽署而令其生效。
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國內矛盾日益惡化,拜登與特朗普相互攻訐到了令人側目的地步;中美關係在2022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中的分量,不及美國兩黨鬥爭。按照這一種觀點,中美關係在美國中期選舉前會是在低谷徘徊。
這種觀點是錯的。它低估了美國兩黨和朝野在全面遏制中國上已然取得共識,如此氛圍將推動美國兩黨、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競爭誰對中國下手更狠。
中國以和平合作應對美擴張
我國領導人洞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迭加百年一遇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性質,深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後路程必定受美國千方百計阻撓和破壞。
習主席在新冠疫情發生後近兩年多首度外訪,選擇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期間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便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反制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一新階段包括兩方面。其一,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各領域與美國針鋒相對。其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深化彼此合作,抗衡美國以北約全球化、推進四方安全對話(QUAD)、組建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打造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加強遏制中國的舉動。
在習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前一個月,中國已開始實施第一點,具體表現是,針對佩洛西竄台,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位於台灣島周邊的多兵種軍事演習,並將其常態化;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對我國西北工業大學長期實施網絡攻擊,並表示美方行為使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上的共識發生顛覆性變化。
習主席訪問中亞兩國,中國推動上合組織第二十二次會議接收伊朗為成員,批准擴員計劃,向世界昭示中國和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經略中亞、西亞、南亞和中東,加強亞歐大陸聯通的戰略。
中國和上合組織都奉行不結盟政策。我國領導人的胸懷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然而,鑒於美國拉幫結派、西方與非西方矛盾愈益惡化,中國和上合組織成員國都不得不加強合作。
在香港,為數不少的一部分居民既對防控新冠疫情產生了疲憊或厭煩感,也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生了怨懟或畏懼。這些念頭和情緒都是不切實際的,正確的態度是冷靜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