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深時事評論員 吳幼珉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後,拜登近日稱台灣若受到「史無前例攻擊」,美軍將「保衛」台灣。美國正在動搖中美關係政治基礎,逐步把兩國關係推向戰爭邊緣,中美實際已開始在台灣問題上「攤牌」了。
針對美國挑釁,中國外交部多次表示「堅決反對」,解放軍則在台灣周邊海域對美警戒和進行軍事演訓。美國肯定在國內通過法案、在國際上拉幫結派阻礙兩岸統一,肯定也會促成中方進一步以法律為工具,維護國家主權。
國內立法促進兩岸統一
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國家安全法》和《刑法》,中國政府有權對頑固「台獨」分子採取刑事懲處。此外,1)中國政府不承認台海「中線」,中國擁有台灣海峽主權。美國卻多次派遣軍艦,甚至與其盟國一起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未來,中國完善相關執法會變得迫切和重要。
2)佩洛西等美西方政要竄台,台灣當局積極配合。事前,中方堅決反對他們竄台;事後,採取制裁措施。而當今世界正出現陣營化,美西方政要竄台人數和次數會增加。最新是「舊電池」蓬佩奧又竄去了。為避免「罰不責眾」,即在兩岸統一前,中國政府制定法規,規定外國人入境台灣前,需向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登記申請,中國政府有權拒絕申請。但凡被拒絕或沒有登記進入台灣的外國人,都會被認為是非法入境中國,中國政府有權追究其責任。
兩岸尚未統一,外國人眼下不一定遵守相關規定,追責條文則可備而不用,但有規定總比沒有規定好,因為中國擁有台灣地區的主權。在統一後的一段時間,對外國人入境的管理等法規也有利台灣地區的社會穩定。
3)美國頻繁對台灣地區售武或提供軍援;中國抗議後,那樣的交易依舊進行。若中國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武器進入台灣地區屬於非法行為,中國政府有權沒收有關武器供應商的全部相關銷售金額和罰款。雖然美國政府和企業會拒絕承認法律的有效性,但法律頒布和執行則可讓美國企業銷售武器時心存顧忌,從而打擊軍火公司對台售武的積極性。
國內立法的立足點和影響
西方國家會反對和抵制中國通過法律手段管理台海事務。在兩岸統一前,相關法律也不一定能全面執行,但是美國卻企圖利用《台灣關係法》等干預中國內政;《台灣政策法案》不論如何修改,實質還是要把台灣地區作為美國的「盟國」,並對台灣地區提供軍事援助。中國用外交辭令進行抗議並不足夠,也應該針對美國反華勢力和「台獨」勢力的具體行為立法和執法來規管和進行反制。
有關立法也能體現中國擁有台灣主權;台海和兩岸的規則應該由中國制定並實施。根據形勢發展,中國不僅採取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手段維護國家統一,國家也有權利、義務和責任不斷完善立法工作,宣示主權,堵塞漏洞,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