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時事評論員 吳幼珉
履歷和從政表現顯示蓬佩奧是一個美國的鷹派人物,特朗普提名他擔任中情局局長,及後代替蒂勒森出任美國第70任國務卿。美國總統任命蓬佩奧和他的後任布林肯當國務卿,暗地管理美國運作、被稱為「深層國家」的資深精英階層則是不可或缺的推手。那個集團正通過擴張和在世界製造混亂延續美國霸權。兩任美國國務卿給人的印象是少了幾分穩重,偏激言行反映「深層國家」對待中國和世界的根本態度。2021年及後,蓬佩奧也成為被中國制裁最高級的美國前政府官員之一。
美國對台政策的虛虛實實
蓬佩奧多次鼓吹「台灣早已是『獨立國家』」,鼓吹自由社會在經貿層面與北京戰略性脫鈎。蓬佩奧現在已不是美國政府官員,此次竄台他有着個人政治經濟利益上的考慮,極右言行也令蓬佩奧暴露了許多容易被對手攻擊的弱點。儘管目前美國國內氣氛右傾,蓬佩奧竄台發表的言論也難以左右民主黨政府的決策。雖然並不代表拜登政府的立場,卻與美國「深層國家」的取態一致。
近日,布林肯稱若台灣「有事發生」,對全球經濟會有毀滅性影響。拜登多次表示美國會「保護」台灣地區;共和黨眾議員等推動《台灣政策法案》立法,指台灣為主要非北約盟友,種種言論和行動給人的印象是美國似乎已決定「協防」台灣地區,還會聯合盟國在經貿上制裁中國;同時,拜登也希望在印尼G20峰會與習近平會晤。美軍在西太平洋加強軍力,國防部官員的對華言論卻較謹慎,沒有軍備動員的跡象。歸納虛虛實實,有以下三點看法:
一、冒險主義
當前美國維護世界霸權,政策上有明顯的冒險主義傾向,表現為不顧客觀條件和可行性,採取盲目行為力求迅速達成目的。佩洛西和蓬佩奧竄台,以及拜登對華叫板都如出一轍,偏離現實,主動挑起爭端。美國政府挑釁中國,旨在向國內社會和盟國有個「交代」;而對中方可能的回應,美方的所謂「準備」卻不充分。台灣政策只是美國的工具,政策目標不是台灣,而是針對中國大陸,因而美國立場是可變的,屬於冒險主義政策。
二、為什麼要冒險
美國要維持自身的絕對安全,把中國看作是主要的競爭對手,即實質上的敵人。冒險主義抬頭是因為現實形勢不能維護美國霸權,客觀和理性分析又難以滿足「深層國家」的焦慮,便設計偏離現實、甚至鋌而走險的政策。美國社會分裂和政治機制讓政客間互比誰人更「愛國」,更符合主流媒體的觀點,言行也越來越偏激,更容易出台冒險政策。
三、不穩定性
冒險主義決策基於機會而非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因此政策搖擺性很大。霸權擴張、國力式微和其他國家的反彈使美國在世界四處樹敵。俄烏衝突是俄美矛盾的後續,也使俄美對抗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與伊朗、朝鮮、古巴、敘利亞等國的關係同樣也是你死我活的。樹敵過多顯示美國政策缺乏靈活性,增加了冒險政策的不穩定性。
美冒險主義難敵中國崛起
當今國際大氣候是中國崛起,美西方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走下坡。蓬佩奧竄台及其言論能鼓舞「台獨」勢力,卻改變不了大環境,兩岸統一不可阻擋。
中美關係只有「鬥而不破」,兩國在經貿領域才更可能互利雙贏。台海不過是中美全球博弈中的一場局部較量,台灣只有一個,也不會「越做越大」,因此台海博弈從本質上來說只能是一場零和遊戲。中國政府現階段仍希望兩岸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採用軍事手段實現統一,美國則希望阻礙兩岸統一,特別是和平統一。
冒險主義增加了美軍介入台海事務的可能性。儘管中國有實現統一的軍事能力,在推動兩岸統一的過程中仍需要考慮美軍介入的可能性,否則的話,那就好比打一場無準備的仗。而整體來看,美國的霸權冒險主義壓縮了和平的空間,增加了中美以及美國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衝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