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疫情放緩,新增確診從上周日均約7000宗,降至昨日約4000宗,同期住院人數從2600人大減三成至1700人,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已可轉為備用狀態,公立醫院服務也逐步回復正常。所以,當局宣布下周四再放寬防疫措施,由食肆、酒吧等每枱人數到宴會人數上限均獲增加,而郵輪公海遊熔斷機制亦將取消。相信只要疫情持續緩和,大家防疫不鬆懈,在數據條件充分下,更多利好消息必然陸續有來。
市場及市民都樂見放寬措施。食肆每枱人數從8人增至12人,宴會人數從120人增至240人,意味市民可以恢復大型跨家庭聚餐,婚宴、酒會之類大型活動亦可復辦;而對市場來說,恢復利錢更大的酒席飯局,配合最新一期消費券今日起發放,加上踏入傳統飲食業旺季,月底即將迎來萬聖節,新年也愈來愈近,對經營更是注入莫大強心針。畢竟,最新食肆收益雖大致回復第五波疫情前水平,但相較疫情前仍少約一兩成,其中中式餐館少約四分之一,酒吧生意更是萎縮近半。至於郵輪經營得以鬆綁,毋須面對突然停駛風險,不明朗因素去除後有利吸引各大郵輪重新來港,提高香港作為母港的吸引力。事實上,由11月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將如期舉辦,到港隊正備戰同月舉行的國際七人欖球賽,都證明了香港復常工作有序推進;隨着香港穩步復常,相信一眾國際大型活動仍會繼續來港。
愈來愈多地方走在復常路上。近日,除了香港放寬「0+3」入境檢疫,台灣宣布引入「0+7」措施,日本、泰國、韓國也幾乎全面放寬了入境限制。在進一步做好精準防疫的基礎上,香港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亦要順勢而行,否則競爭力只怕不進則退。正如特首李家超早前所說,不希望復常走回頭路;的確,香港無人希望放寬戛然而止,基於外部壓力香港亦不應該重新收緊。
所以,確保復常是安全地進行,無疑就十分重要;否則,一旦疫情反彈,重症死亡人數急飆,必然窒礙復常步伐。再次重申,香港的復常政策並非「躺平」。首先,今次放寬不是全面放寬,好像出席酒宴、進入酒吧前仍須進行快測。另外,口罩令亦會維持,此乃專家普遍共識。而疫苗通行證的適用年齡昨起降至5歲,安心出行程式也更新了相應同行功能,都要求市民繼續響應谷針。3至11歲和80歲以上的三針率迄今分別只有23%和56%,反映還須努力推進「一長一幼」的打針工作。
對於坊間關注進一步放寬至「0+0」,政府回應指「0+3」才剛實施數天,數據尚不足夠,還要時間觀察。其實,與其斟酌何時放寬,何不把重點放在共同創造條件?事實證明,只要條件容許,當局便會因時制宜調整政策。若然有人不守規矩,「紅碼」確診者居然還四處走,「黃碼」上班上學者又沒戴好口罩,甚至違法使用假快測、假免針紙等,復常之路難免變得荊棘滿途。利好消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就如因疫苗普及而死亡率降低一般,唯有大家同心做好抗疫,放寬社交距離及入境限制等措施的條件才會更加充分,復常步伐才會又穩又快。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