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族譜重裱見宗族「原味」-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鄧氏族譜重裱見宗族「原味」

2022-10-01
来源:香港商報網

 謄寫與重新裝裱錦田鄧氏族譜的重要工作在耗時數年後終於完成,9月25日,一眾錦田鄉父老在族譜送贈儀式前於清樂鄧公祠舉行祭祀禮,他們身穿長衫進行三香禮和拜禮,禮成後由錦田光圍村醒獅團舞獅,並亮出「鄧族之光」四字直幡,儀式更邀請到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監丁新豹擔任主禮嘉賓,他聯同中心校長何漢權、中心總監邱國光,以及趙廣超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趙廣超和工作室馬冠堯教授,在元朗民政事務專員胡天祐和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見證下,把鄧氏族譜移交予錦田鄉事委員會主席鄧賀年。

BOB_1730.jpg

族譜重裱送贈儀式在錦田水尾村清樂鄧公祠舉行,儀 式完畢後可品嘗九大簋盆菜。 本欄圖片由記者 崔俊良攝

 冀世代承傳 保繁榮穩定

 鄧賀年稱,很榮幸丁新豹擔任錦田鄧氏族譜送贈儀式的主禮嘉賓,並帶領一班大學生包括香港青年史學家得主周正賢參觀。他希望,錦田鄧氏族譜和傳統文化可世世代代承傳下去,並藉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下祝願祖國國運昌隆、香港政通人和,繁榮穩定。

BOB_1576.jpg

錦田鄉父老逐一向族譜行叩拜之禮。

 鄧賀年表示,趙廣超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於五六年前已拜訪錦田鄉事委員會,期望能研究了解錦田歷史和文化,委員會則借出影印本鄧氏族譜,他感謝趙廣超、馬冠堯與工作室成員及謄寫族譜的鄧潤鎏,工作室更製作一幅錦田地貌畫作並即場展出,名為《錦繡良田》,稍後將贈予鄉事會。趙廣超和馬冠堯未來還會向年輕一代介紹新界傳統文化和中國歷史,鄉事會將籌備舉辦錦田歷史教育展覽。

 丁新豹說,研究香港歷史經常會利用考古資料,最遠可追溯至7000年,錦田民眾在桂角山興建力瀛書院,他相信這是香港最早的書院,而鄧族落戶生根是香港歷史上很重要的事件,因早前的人們只是過客,鄧族後人則落戶屏山、廈村、龍躍頭和大埔頭,幾乎在新界各處都看到其分支,加上過千年後仍能保存傳統風俗是很有意思,因為政府由香港開埠起一直尊重新界習俗,沒有刻意改動傳統宗族社會架構,錦田鄧族亦很珍惜自身傳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維持祭神、每年正月十五會舉行點燈儀式、祭祀和打醮,有助鞏固居民身份認同。

 他續解釋,族譜是記載家族由源流發展至今的歷史,好像宗族的聖經,很高興趙廣超重新設計釘裝一本很精美的鄧氏族譜,期望它可令錦田鄧族歷史與傳統能維持下去。

BOB_1620.jpg

儀式後舞獅,錦田光圍村醒獅團亮出 「鄧族之 光」 四字直幡。

 重視族譜等於謹記教訓

 丁新豹又指,錦田鄧族族譜提到其先祖由北宋開寶六年已由家鄉江西省吉水縣移居,是第一個北方氏族來港定居,鄧族昔日在尖沙咀和港島都有土地,它們是大宗族故其族譜的記載是研究香港歷史的重要資料。至於原有鄧氏族譜為影印本,趙廣超花費數年重新抄寫後可令資料更清晰,而族譜的家訓是居民需要謹記的教訓,拜神舞獅儀式顯示族人重視族譜。

BOB_1688.jpg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監丁新豹(右五)向錦田鄉事委員會主席鄧賀年(右四)移交鄧氏族譜。

 他認為參觀儀式的學生大多修讀歷史或相關科目,香港宗族社會很有代表性,外國人類學家和研究歷史學者於上世紀50年代都在港研究,能看到構成傳統農村宗族社會的元素,丁新豹期望可借機讓學生將來進行歷史研究時盡可能使用族譜,同時希望由新界區學校試行,而趙廣超稍後還會進行區區有歷史活動,國史教育中心將提供協助。

 其中一位參觀儀式的大學生陳穎妍,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她希望學懂有關香港的歷史,而宗祠歷史是香港歷史的重要部分,參觀過程中可看到點燈、打醮等傳統習俗,加上宗祠身為法定古蹟有很多歷史元素,疫情下也很少機會在市區進行相關大型活動,故此很期待能藉此見識與探究。(記者 唐信恒)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