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青年專才協會會員 林嘉俊
9月初香港投資推廣署主辦的香港創業節剛結束,觀看次數達到了20多萬人次,是香港創業界最大的盛事之一,也反映了更多人對科創增添興趣和重視。可是,創業已經慢慢變得更專業化,要嘗試還是先從了解開始。
香港政府近年來一直大力推動創科跟大灣區的聯動,投放了近1300億港元支援創科發展,模式上更主動開放。比如創新及科技基金每年向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提供的有關資助倍增至4.4億元,以此推動研發、培育本地人才並促進與內地機構的合作和交流。作為專業人士,但首次參與科創的新人也可以從學校、香港科學園及香港數碼港等地方和機構獲得更好了解科創的機會,更能獲得專業的創業培訓和補貼支持,客觀條件跟5至10年前相比已經改善不少。
就市場而言,香港在頗多行業的市場規模太小一直為人詬病。創業風險是很高的,在熟悉的環境可以聯動身邊的資源,是創業者能堅持下去的重要條件。所以人在香港,在這裏創業其實是很合理,站穩腳跟後如何成長才是創業能否成功的分水嶺。其中大灣區作為中國科創發展的重要引擎、供應鏈的重地、科創人才的集中地,地區政府給予港澳人士的補貼比較多,如果可以在創業早期規劃進入大灣區市場,將會是不少在港創業者從生存到擴張的關鍵。
在利率上升跟通脹風險的大環境下,很多人感覺最近兩年資本市場進入了寒冬期,但是對於尚未進場,有志創業的朋友來說並不是壞事。各個行業的調整,「汰弱留強」的競爭規則讓真正給市場提供價值的創業者留下來,遇到適合的團隊說不定更是醞釀點子的好時機。而且很多大企業都開始意識到擁抱科技與創新的價值,要麼成立基金,要麼成立內部創新團隊,側面了解科創的機會早已不缺。
創業的征途肯定是充滿曲折和困難的,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勇於追求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