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打造科研高地 貢獻國家航天-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打造科研高地 貢獻國家航天

2022-10-04
来源:香港商報

上太空是許多香港人兒時的夢想,現在不再遙不可及了!國家宣布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只要有港人成功入圍,便可與內地專家競逐大約兩個載荷專家名額,將來大有機會登上長征火箭,搭乘神舟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在問天實驗艙開展科學實驗。這次選拔既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高度信任,也反映香港相關科研水平是一流的。合資格的香港科學家誠宜積極把握機會,港府也應當乘勢而為,繼續加大科研投入,打造相關科研高地,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以香港所長努力貢獻國家所需。

香港在航天科研方面一直有傑出表現,近年更是提速發展,包括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在2019年成立,而香港也成為國際宇航聯合會成員,與內地乃至全球不同航天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值得留意的是,在我國的各項航天工程發展歷程中,香港的大學團隊積極參與,其中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幫助「嫦娥五號」完成月表採樣返回任務,同是理大研發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也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提供技術支援。如今國家破天荒在港選拔載荷專家,無疑是香港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另一重要里程碑,不但鼓舞科技界信心,也必將助力香港航天科研進一步發展。

港府早前提出要將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在港人航天夢想日益接近實現之際,大家也應該思考:如何鞏固優勢,繼續將香港打造成航天科研高地?雖然香港在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但航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倘若欠缺緊迫感,就會被競爭對手迎頭趕上,失去優勢。因此無論業界還是普通市民都希望特區政府加把勁,特別是在人才培養和資源投放方面做得更多。

現時共有三間本地大學開辦培訓航天專才的本科及碩士課程,每年畢業生不少於100位。希望政府增撥資源,一方面為上述畢業生掃除投身國家航天工程的障礙,另一方面還應從中小學入手,加強宣傳引導,讓優秀的理科生不要把目光僅僅局限於熱門的醫科,同時也投向深邃的太空,從而壯大這個領域的人才庫和生力軍。與此同時,對於在業界已做出一定成績的人才,政府要盡力留住他們。當局早已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各科技範疇的研究及發展,包括鼓勵電子學、材料科學等與航天科技息息相關的學科的發展。可惜的是,居住環境欠佳、生活成本過高、招才計劃限制過多等問題,往往導致高層次人才不願留港。香港若要成為大灣區人才高地,在這些方面必須補足短板。

我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2010年訪港時,讚揚香港青少年自信又堅強,指出香港人上太空不是夢。現在國家在港澳選拔載荷專家,港人朝圓夢邁進了一大步。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振奮人心的喜訊其實也是一種鞭策,提醒香港要做得更好,不負國家所託。希望特區政府在做好選拔工作之餘,也要乘勢作為,多措並舉,不斷強化自身科研實力,將香港打造成航天科研高地,繼續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