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醫】黃耆知多少? -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漫話中醫】黃耆知多少?

2022-10-04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文:吳文豹)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別》詩中有這樣的著名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裏說的「王孫」是指一味中藥,那就是黃耆。從古時有「治」、「補」兩益的說法。

   黃耆為豆科類植物,其性味甘、微溫。入脾、肺兩經。其主要功效是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臨床治病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等症,黃耆健脾益氣,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故常用於氣虛乏力及中氣下陷等症。臨床用於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在用於益氣升陽而舉陷時,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二: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症,黃耆有固護衛陽、實表止汗的功效,在治療表虛自汗時,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同用。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朮配伍。

   三: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黃耆則能溫養脾胃而生肌,補益元氣而托瘡。

   四:黃耆用於水腫、腳氣、面目浮腫等症,黃耆有益氣健脾,運陽而利水之效,如果水腫兼有氣虛者,多配白朮,茯苓而同用。

   另外,黃耆在活血祛瘀通絡時,與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等同伍。用於治療中風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氣活血,通絡利痹的功效。《本草備要》:「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排膿內托」。現代研究報道,黃耆含有糖類,黏液質、膽鹼、甜菜鹼,數種氨基酸。

 14.jpg

黃耆煮成粥服用能健脾養胃。

   黃耆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其名中說:「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古人不僅善用黃耆治病,而且善用黃耆補益身體。在《冷廬醫話》中就有「黃耆粥」的記載。煮粥方法是,選用優質黃耆三十至六十克,加水適量,煎取濃汁,加入粳米二両、紅糖少許,繼煮成粥,還可加入陳皮一克,早晚服食,可健脾養胃,補益元氣。在民間還常用黃耆煲湯、煲肉、泡酒、燉雞、煑黑豆,不僅是美味佳餚,還是補益上品,營養豐富。所以黃耆成為婦科、老弱、病後體虛者的上好補品,常使人服用後精神煥發,榮顏潤膚,延年益壽。

   一般來說黃耆是一味很好的強壯補益藥,但須指出,它是一種溫補藥物,補氣升陽,易於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發熱,胸腹滿悶等症者,不宜服用。如患肺疾之症,有發熱、口乾唇燥、咯血等症,不宜單獨服用黃耆,痈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也不宜服用。

31.jpeg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