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點】論《台灣政策法》的影響及後續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名家指點】論《台灣政策法》的影響及後續發展

2022-10-05
来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日前通過《台灣政策法》草案,該法案經過白宮及國務院的溝通及折衷,部分對台相當敏感的條文被刪改,但對台軍事支持明顯加碼。此法案可說是自1979年美國與台灣地區「斷交」以來,除了《台灣關係法》,美國與台灣地區關係提升最具規模的一部法案。儘管已修正原來可能會引爆美國、中國大陸、台灣地區之間關係的部分敏感內容,可謂暫時撤除引爆的信管,但中方則警告該法危害性遠甚於佩洛西竄台,駐美大使秦剛更曾私下示警「中美關係恐瓦解」。無論如何,該法案被視為中美關係最大挑戰、攸關台灣地區深具象徵意義的敏感內容,最終以「國會意見」帶過,正足以體現對美國而言,穩定的中美關係仍是重中之重。

 美修正法案刪改敏感條文

 最近幾年,美國、中國大陸、台灣地區之間關係不變,中國綜合國力大增,美國「反中」氛圍瀰漫,尤其國會「反中」的力道更勝於行政部門,因此組團竄台進而激怒中國,最新則是政壇「舊電池」蓬佩奧也竄台企圖撈取政治紅利。「友台」法案更是接二連三地推出。美國國會參議院外委會自忖《台灣關係法》有所不足,乃提出一部長達107頁的《台灣政策法》草案,訴求要大幅翻修《台灣關係法》。《台灣政策法》草案,內容包山包海,除了幾個十分敏感的象徵性政策措施,諸如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更增加大幅介入台灣地區的防衛政策,及電子資通等「抗中」的作為。然而美國國會為了「反中」、「抗中」,堆砌出一部《台灣政策法》草案,不僅激怒中國,連白宮也面有難色,甚至還干預台灣地區的軍事防衛作為。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由於《台灣政策法》的企圖心超乎《台灣關係法》之上,也引發中國的高度警戒。《台灣政策法》正式審議前,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曾坦言關切與憂慮。在此次通過的修正版法案中,部分與美方一中政策相牴觸的條文被刪除或微調,如原先將台灣視為「主要非北約盟友」,後來修正為「以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待遇」,再如刪除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比照「大使級代表」看待的條文,以及將「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修改為不具約束力的「國會建議」等。顯而易見地,此應是拜登政府與參議院外委會協商、折衷後的結果。參議院外委會稱這是「微調」,但「牛肉麵」已改為「牛肉湯」了,不是「微調」而是撤除了攸關重大的引信。參眾兩院將在協調後提出兩院共同通過的《台灣政策法》版本,送交白宮由拜登總統在15天內簽署。以目前參議院外委會通過的草案不涉及敏感條文,此一法案由拜登簽署成法並生效的可能性很大。

 中美仍維持「鬥而不破」格局

 再進一步言,此次參議院外委會審議《台灣政策法》草案前,行政部門要拉回來的力道之深,清晰可見,而參議院外委會顯然也埋單了,或許佩洛西竄台帶來的教訓,讓他們知悉,不計一切代價的「挺台」對台灣不見得好。換言之,拜登政府不願被扣上「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帽子,也不願違背當初向北京作出的「不支持台獨」的承諾。此為由於美中高層仍有意維持「鬥而不破」的基本格局,盡量爭取更多的溝通與合作的空間。更何況習近平與拜登在11月峇里島G20峰會期間不排除舉行當面會晤的可能性,這也預示着美方不可能任由短期內台海風險升高失控。

 總之,「鬥而不破」是中美關係40多年來的主軸之一,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的重中之重,但之所以不會「破」,正因為有一中政策作底線,美方不會支持台灣地區「獨立」,中國大陸也並未改變和平統一的對台政策路線。然而,台灣卻正逐步被有意塑造為美中攤牌的「破口」,《台灣政策法》即為關鍵的一步。該法案雖把原先對台軍售,調整為比較溫和的措辭,但關鍵是把對台「軍事融資」改為「無償軍援」並加碼至65億美元。此舉在北京心目中,無疑等同有「被逼到牆角」的感受。儘管如此,美中高層均有維繫「鬥而不破」的意願和努力,研判北京對《台灣政策法》的首輪反應措施應有比較克制,不至於和拜登政府翻臉。《台灣政策法》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全院審議,並經參、眾兩院通過,才能遞交拜登總統簽署生效,研判後續還會再有調整修改的空間。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