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 本港載荷專家招募今起展開 理大深空探測專家派「飛天」貼士-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有片 | 本港載荷專家招募今起展開 理大深空探測專家派「飛天」貼士

2022-10-06
来源:香港商報


 國家首度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港產太空人」有望誕生。香港特區政府本月2日宣布正式啟動初選程序,招募期由10月6日起至10月27日。坊間都在熱議如何才能成功「飛天」,已參與中國航天工程超過12年的香港科學家吳波「派貼士」指,參選人最重要「設計出新穎又有科學價值的實驗,經驗和身體符合條件,有很強的奉獻精神,就非常有希望」。若然入選,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才有機會真正「飛天」。他嘆言:「人生一輩子,能有幾個人,有這樣的機會?」因此身邊有學生即使不符合資格,也想去「闖關」一試,他也希望和政府商討可否稍微放鬆條件。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網站早前上載初選詳情,有關申請人須符合多項要求,包括須為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籍公民,其與家庭主要成員應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方針、遵守國家憲法及香港基本法、無犯罪記錄,並支持載人航天事業等。另外,申請人需要中英文綜合應用能力較強,普通話亦要較好。男女不限,年齡原則上30-45歲。至於專業要求,則至少為相關領域博士學位,專業領域經驗不少過3年。

 多名學生圖「闖關」吸經驗

 大家都想去報名,但一對比條件,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和學生們就有點失落,「還是有點距離,比如我身高和年齡就過了,有博士學位的同學可能年紀太輕,或者不夠三年工作經驗」,但還是學生想去試試看:「現在可能不行,但也可以拿經驗,為未來做準備。」他表示,團隊有參與航天工程的經驗,他也打算和政府商討有沒有機會在工作經驗年限上稍微放鬆。

 報名入閘只是第一步,吳波認為要在一眾專家中脫穎而出,最重要還是要有好創意,設計出能在太空站上做又有科學價值的實驗,從生物醫學到材料能源都可以,比如是在失重情況下,身體對澱粉的吸收,血液的流動對疾病的影響;太陽能充電速度在地球和太空有何不同等等,「實驗被載人航天辦公室看中,自身又滿足基本條件,那就很有競爭力了」。

 參與國家航天工程十幾年,吳波印象最深的就是,內地同行的吃苦高效,當時年輕的專家都成了骨幹:「他們都很專業,很有激情,對質量要求高,非常集中精神來做事,可以大半年都不回家,所以我們每次發射都能成功,中國的航天水平能在短時間趕上歐美,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香港人要成為航天科學家,參與這種重大的工程,必須「調整心態和節奏,要有非常強的奉獻精神」,包括沒法休假,和家人長時間的分離。

 需起碼作兩年訓練

 一旦被選中,也不是代表能馬上「飛天」。吳波說,雖然專家不用懂開飛船,但還是需要起碼兩年訓練,包括基本的儀器操作能力,在失重下身體的適應,還有和其他學員專家的比較,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才有機會上天,也有可能要等上個十幾二十年,甚至像有些航天員一直到退役都沒機會「飛天」。

 在吳波看來,這次選拔的機會太難得了,不只是香港科研人員能搭上國家航天發展的順風車,對香港發展創科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有機會「彎道超車」,超越阰鄰的新加坡、澳門和深圳,「航天是大項目,我們有國家支持,而且香港是國際化城市,有五所國際排名前100的大學,科研實力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而且航天科技還可以帶動一系列民用產業的發展,惠及大眾,比如新能源材料、生物醫學和智能通訊等等,絕對有利香港的創科和再工業化的發展。

 助激發年輕人對創科熱情

 無論這次選拔的結果如何,吳波認為都能激發香港年輕人對創新科技的熱情和興趣,看到美好的前景,「我們累積個幾年,十幾年,香港社會就會形成良好的氛圍,更多人參與創科,把香港發展成除了商業金融以外,創科也是另一條腿可以支持我們的發展。」(記者 木子)

 圖源:新華社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