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集】深化中間市場盡收「兩制」之利-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學研集】深化中間市場盡收「兩制」之利

2022-10-07
来源:香港商報

 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10月3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就鼓勵在香港發行及交易雙幣股票及優化有關交易機制的建議作出簡介,政府計劃豁免市場莊家在雙幣股票中進行特定交易時所需繳款的印花稅,鼓勵上市企業增設人民幣櫃枱。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怎麼做才能做大做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擺在面前的一個問題。

 一個城市是否能夠在後來的競爭中保持競爭力,有賴於諸多因素,並非一成不變。威尼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都曾經是地方貿易和金融中心;到十九世紀末,伴隨着英國經濟以及國際貿易的鼎盛,倫敦成為世界性金融中心;五十年後,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紐約送上世界金融中心的寶座;香港則在國際金融中心城市裏面排在紐約、倫敦之後。

 港股活躍度相對失色

 但就在上個月底,根據英國智庫Z/Yen和中國發展研究院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最新排名顯示,香港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下跌一位至第4,被新加坡所超越。雖然評分只低於新加坡一分,但危機意味仍濃。

 根據內地知名報刊《上海證券報》資料顯示,1995年末,內地股市與香港股市相比在諸多指標上也是大大落後。其中上市公司家數、上市股票隻數、年成交金額、市價總值,內地分別為香港的59.6%、68.9%、48.7%、14.8%。到了今天,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於2022年8月底為35.6萬億元(港幣),8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金額923.92億元;而內地僅一家上海交易所,市值總值就達45萬億元(人民幣),每日平均交易額超2000億元,是香港交易所的兩倍之多。

 這說明了香港股市的活躍度相對而言已經大不如前,也印證了前面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的落後。要做大做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行雙幣股票是一個可行方向。本港有小部分上市公司以「雙幣雙股」,即使用港元及人民幣計價,分開兩個櫃枱買賣、結算及交收。不過人民幣計價股票流通性較低,與以港元計價的同一股份之間存在價差,影響投資者參與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意欲。曾經金管局就有人提出要加快推進人民幣在香港的股票交易買賣,但多年過去此事也沒什麼進展,當下內地居民如果要想購買香港股票,只能通過「港股通」買入、賣出之後系統自動結算回人民幣,要想進行下一個港股買賣,也只能重複循環此般操作,這說明香港對於國家來說還是一個境外市場。

 做內地的境內 海外的境外

 要想真正做大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倒有一個想法,就是讓香港真正的成為一個中西薈萃,且能夠兼得兩者之利的地方。香港能否成為一個中間市場,既不屬於境內,也不屬於境外呢?譬如香港可發行及交易「雙幣雙股」,內地、香港的居民都可以在香港市場上用港幣和人民幣自主選擇去交易,同時這兩種貨幣的股票之間也可以相互的轉換。內地股民可以將錢匯進香港買港股,賣出之後也不用再結算回內地,而是可以留在香港,自由選擇下次對港股的買賣。

 這裏要解決一個關鍵的技術性問題:內地要控制資金流動,而香港是自由港,兩者如何平衡?其實對香港最有好處的定位,是被內地視為「境內」,同時被海外視為「內地的境外」。具體在資金流動方面,那就是香港人、外國人的錢,在香港仍然可以自由進入;而內地居民的錢也可以自由流動到香港,但內地的錢不可以從香港流出海外,只能流到香港和回流內地。簡而言之,將國家的資金流動管制,從內地前置到香港進行。如此一來,香港就真正成為一個「鹹淡水交界」的融匯點,可盡得「兩制」之利。

 具體如何操作有待細化。這樣既可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又能增強香港金融的活躍度,同時也能提升投資者參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的意願,對於提高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流通量和價格效益,有利於推動人民幣證券發行和交易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