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大灣區 | 構建陸鐵海空交通體系 澳門全新規劃促融灣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融通大灣區 | 構建陸鐵海空交通體系 澳門全新規劃促融灣發展

2022-10-19
来源:香港商報

    交通是一座城市對外開放的根本,對於澳門交通基建而言,澳門與內地人員、貨物往來的多個陸路口岸,加之港珠澳大橋、氹仔客運碼頭、外港客運碼頭、內港客運碼頭等海上通道,以及建設中的澳門輕軌,還有擬改擴建的澳門機場,正在共同構建澳門全新的陸、鐵、海、空交通體系,將助力推動澳門與內地進一步互聯互通,為促進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輕軌布局交通規劃「重頭戲」

    「軌道網」是今年澳門特區政府發布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下稱「陸路交通規劃」)所提出的,未來十年需落實的「三張網絡」之一。按照規劃,輕軌線網里程計劃在2028年達到約24公里。預計至2030年,「輕軌網」規模效益將初步顯現,客流量由2020年日均2880人次,或提升至13.7萬人次。

    未來十年重點發展軌道交通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是特區政府關於陸路交通新一個十年規劃中重點着墨的工作之一。按照規劃,已經投入運營的氹仔線,將與正在建設中的延伸媽閣站線路、石排灣線、橫琴線,以及處於規劃中的東線,還有仍在設想中的西線,基本構成環繞全澳的軌道交通。

    澳門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近日在交通規劃公眾諮詢會上指出,隨着2024年氹仔線駁通媽閣站,以及橫琴線、石排灣線等開通,會帶動一定的搭乘人流,至2030年,東線開通由機場延伸至關閘後,預計每日載客人數會增至13.7萬人次。

    據悉,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計劃2024年前完工,石排灣線及橫琴線將於2025年前完工,2028年將爭取完成東線建造。

    「有關西線初步研究,局方規劃在關閘、青茂口岸設站。」澳門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此前稱,兩個口岸日均跨境出行量約為40萬人次,希望有助實現客流快速集散。

4.jpg

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

    根據規劃,西線由媽閣延伸至關閘,輕軌線網長度將增加6公里,西線車站500米半徑範圍內覆蓋居住人口約25萬,預估輕軌日客流量約達24.2萬人次。倘若優先建設西線關閘至林茂塘段,長度將增加2.2公里,日客流量預計為18.8萬人次。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吳小麗表示,輕軌作為澳門大型集體運輸交通工具,希望完成東線建造,加快提高覆蓋率,與氹仔線、石排灣線和其他口岸線,連成一個覆蓋全澳各區域的大型交通工具,以提高輕軌運營成效。

    立法會議員鄭安庭則建議,有見青茂口岸人流逐漸增加,希望盡快規劃輕軌由媽閣站連接到青茂口岸,令遊客來澳更加便捷。

    銜接橫琴助融灣區「生活圈」

    澳門交通事務局方面表示,將逐步完善口岸交通,配合澳門未來融入大灣區發展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務。除西線規劃與關閘、青茂口岸連接,橫琴線2025年將接入橫琴口岸,並與珠機城際便捷銜接;同時,還將研究通過水上航線連接澳門與橫琴,提升出行方式多樣性與便捷性,疏解陸路交通壓力。

    而輕軌橫琴線亦有新進展。7月13日,澳門應用最大直徑盾構機「澳琴1號」在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橫琴側成功始發。這標誌着澳門與橫琴跨境交通連接的首個大直徑海底盾構隧道,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據了解,橫琴線河底隧道段約0.9公里,是該線路主要工程部分。橫琴線整體規劃以高架方式始於「HE1站」,沿蓮花大橋自高架逐漸下降,隨即以河底隧道方式穿過十字門水道進入橫琴,止於橫琴口岸「HE2站」,預計將於2025年建成並試運營。

    隨着興建中、規劃中的輕軌線路陸續落成,輕軌將構建成為環澳交通線路,於澳門而言,這將有助優化交通秩序、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對促進「綠色交通」、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而輕軌也將是澳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銜接的重要紐帶,橫琴線未來建成後,將與澳門其他輕軌線路相互聯動,加速兩地人流與經濟往來,為助力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搭乘國家發展「快車」提供大力支撐。

6.jpg

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

    新老口岸組建

    客貨流通達渠道

    澳珠口岸承擔了兩地人流、物流往來的重要角色。2020年8月18日,橫琴新口岸啟用;2021年9月8日,青茂口岸開通。兩處新口岸均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20秒通關、24小時開放,使得兩地出入境更加便利,進一步提升通關能力的同時,也將助力各類資源流動更加密切。

    橫琴口岸廿載 四度更新換代

    堅守濠江之畔20餘年的橫琴口岸,自2000年第一代口岸投入通關,到2020年的「最新一代」,已是「四朝元老」。最初橫琴口岸年驗放通關量僅約為20萬人次,到疫情前的2019年已增長至900萬人次;到2021年底,橫琴新口岸自開通以來已累計驗放出入境旅客超過千萬人次,車輛約130萬輛次。

    同時,橫琴新口岸還見證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的成立,截至今年3月18日,深合區掛牌半年來,經橫琴口岸出入境逾392萬人次,車輛約52萬輛次,其中入出深合區的澳門單牌車佔到通關車輛總數的約60%。

    軟硬件漸優化 便利人車往來

    橫琴口岸在完善基建的同時,人員、車輛通關的措施亦逐漸便利,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配額由最初的400個,增至今年3月的1萬個,申請條件也有所放寬,對於澳門居民在深合區生活、工作、投資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深合區新增澳資企業391戶,佔2112戶新登記企業總數的19%;截至6月底,深合區實有企業54350戶,其中澳資企業4934戶,約佔企業總數的9%。可見澳門投資者具有在深合區開拓業務的意願。

    另悉,深合區「一線」橫琴口岸二期主體結構已完成70%,「二線」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整體工程進展順利,力爭年底具備封關運作條件。橫琴口岸客貨車通道預計今年底全面建成,車道將從原來11條增至30條,屆時口岸車輛通關能力將大幅提升。下一步還計劃推動全面開放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深合區,進一步便利澳門居民工作和生活。

    特區政府亦正積極推進澳門大學與橫琴口岸的專用連接通道建設,屆時從澳門大學前往橫琴口岸將只需經過600餘米的通道橋,幾分鐘即可到達,而橫琴口岸已預留出相應位置。粵澳兩地也將就澳門大學與深合區之間建設新型智能化口岸事宜,進行探索與研究。

    對接廣珠城際 融入國家高鐵網

    而緊鄰拱北口岸的青茂口岸在提出規劃伊始,就引得兩地通關認識的密切關注,皆因拱北口岸高峰時期的擁堵亟需疏導,與拱北口岸僅一公里左右的青茂口岸,就擔負了為拱北口岸分流的重任。據珠海邊檢總站青茂邊檢站提供數據,截至今年3月5日,青茂口岸出入境客流量突破了500萬人次,通關半年時間,客流量已躍升至全國第二。

    除了分擔拱北口岸客流壓力,青茂口岸還與廣珠城際無縫銜接,口岸其中一個出入口就位於廣珠城際進站口附近。澳門居民抵達珠海城軌站後,可以在此搭乘高鐵、動車前往全國各地,必將有力促進澳門融入灣區城際鐵路網絡及國家高鐵網。

5.jpg

港珠澳大橋入澳車輛。

    海上基建直達

    注入合作動力

    一橋飛架伶仃洋,輪渡往來大灣區。堪稱驚世工程的港珠澳大橋,從海上連接了港珠澳,實現了三地陸路聯通往來。而氹仔客運碼頭的正式投入使用,澳門已開通了往返香港、深圳、東莞虎門、珠海的海上客運。海上陸橋及水上交通不僅為粵港澳三地居民及遊客增添了更多通道,還為緊密聯繫灣區經貿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承擔粵港澳貨物往來主力作用

    2018年10月24日,歷經9年、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運營;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澳貨運通道正式啟用。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由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大橋將作為改革開放門戶的廣東,以及身為獨立關稅區的香港與澳門的優勢相結合,助力提升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亦將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據悉,今年前兩個季度共查驗貨車18.5萬輛次,同比增長5.7%,是2019年同期的4.6倍。

    碼頭機場輕軌聯動海陸空運輸

    澳門是一座港口城市,海運在對外交通運輸中依然佔有重要地位。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提升海上口岸服務,多方位打造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2017年氹仔客運碼頭啟用,初期可乘船直達香港、深圳福永與蛇口;2021年3月,澳門氹仔客運碼頭與珠海九洲港水上航線開通;同年4月,與東莞虎門恢復通航;此外,澳門氹仔客運碼頭與江門復航的可能性亦正在開展研究。

7.jpg

氹仔客運碼頭今日啟營運。

    氹仔客運碼頭承建方振華海灣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瑋曾介紹,該項目在澳門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是重要的水上節點,屬於澳門基礎設施裏的大型工程,對大灣區的建設也是重要的基礎設施。

    氹仔客運碼頭的建設,主要為滿足澳門路氹地區發展海路交通的需求,且其與澳門機場比鄰,海空聯運將更為直接快速;同時,輕軌氹仔線也途經氹仔客運碼頭附近,未來可以進一步聯繫碼頭與機場、輕軌等交通方式相結合,組成離島交通樞紐,推動海陸空運輸聯動更臻完善。(澳門商報記者 吳爾珊)

    頂圖:澳門輕軌氹仔線。

8.jpg

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