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漢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最大亮點莫過於提出在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儘管這並不是傳統公屋,但亦足以紓解許多輪候公屋人士的住屋需求,絕對是一項德政。有報道指,當局已物色6幅政府及私人土地,預計明年動工興建,首批一千個單位有望在2024至2025年度入伙。這反映李家超所講的「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不是流於「吹水」,而是切切實實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真真正正給基層市民希望。
香港住屋問題一直困擾歷屆政府,遲遲未獲解決。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輪候時間長達6年,鬧市有大量不宜人居的「劏房」,很多住戶都過着毫無尊嚴的生活。情況如此嚴峻,就連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於「七一重要講話」中明言:「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
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可以看到,這份施政報告充分反映政府解決住屋問題的決心——未來5年整體公屋供應增50%,由10.5萬增至15.8萬;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封頂」,4年內由6年降至4.5年;新建單位面積「封底」,實用面積不少於26平方米;「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助1.2萬戶提早3至18個月上樓。儘管上述目標實現後,仍不足以徹底解決香港的住屋困局,但起碼比不作為、坐視問題惡化好得多。
處理住屋問題必須更具效率和人性化,而「簡約公屋」完全符合這兩大原則。效率方面,「簡約公屋」將由建築署負責設計和興建,會以組裝合成建築法為主,部分會以貨櫃屋形式建造,這種建築方式肯定可在短期內提供更多單位,有助迅速回應劏房戶的訴求。人性化方面,「簡約公屋」租金初步考慮是傳統公屋大約九折,每個單位會提供獨立洗手間、浴室、煮食空間,亦設有冷氣、熱水爐等基本設備,同時容許目前輪候傳統公屋不少於3年的家庭申請者優先申請,甚至還可繼續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位置。客觀而言,這些安排甚具吸引力,相信會受到基層市民的歡迎。
當然,「簡約公屋」畢竟只是過渡性房屋,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公屋,這意味着新一屆政府仍是任重道遠。李家超顯然明白這一點,否則他便不會提出將「生地」變「熟地」時間減半至三分一,以及放寬申請強拍門檻至六成或七成業權了。筆者深信,只要政府有更多土地可用,自然可掌握更大建屋主導權。
誠如李家超所說,解決住屋問題是新一屆政府的重中之重,而新一份施政報告確實讓人看到當局銳意突破掣肘、創造供應、爭取在短期內解決公營房屋供應短缺的堅定意志。希望特區政府繼續努力,社會各界積極配合,大家齊心合力、攻堅克難,一步一腳印地將香港建設為一個舒適宜居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