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主席 李慧琼
上周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民建聯認為該《施政報告》(下稱《報告》)的內容體現了中共二十大關於港澳工作論述,以及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講話的精神;《報告》亦吸納了民建聯不少建議,有助更好落實「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原則,並有助更好地解決深層次矛盾和應對當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為香港由治及興增添新動力。《報告》展現大局觀念,具備國際視野、改革思維和執行意識,建議具有開創性,充實全面,務實可行。總體來說,我們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和肯定。
吸納人才加強競爭力
吸引人才及土地房屋是《報告》的兩大焦點,前者關乎本港的核心競爭力,後者更是重中之重的民生議題。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情況令人憂心。人才外流或許已「見頂」,但短時間內亦難以透過培養本地人才來彌補人才缺口,必須以進取的措施,積極「搶人才」。這方面《報告》提出了五大措施,包括由政務司司長領導「人才服務窗口」以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人才的策略;要求駐內地及海外機構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積極游說他們來港發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以羅致人才來港發展;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以及為來港人才提供置業退稅安排。這些措施明顯較過去的措施進取,值得肯定。然而,蓬勃的發展機遇、開放多元的文化氛圍、優質的高等院校、國際化的商業環境,以及完善的生活配套等等,均為本港吸引及留住人才的「DNA」,故政府除了要落實上述吸引人才的計劃外,亦要不斷強化香港培養、吸引及挽留人才的固有優勢,達至政策與外在環境互為配合,相得益彰的效果,向三年吸納逾十萬人才目標邁進。
造地建屋迎難而上
在應對「老大難」的房屋問題方面,《報告》提出了不少新措施,為市民帶來新希望。當中《報告》提出在任內興建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及為輪候公屋時間封頂,並以4.5年為限,可謂積極而務實。猶記得過去,政府也不太願意將「上樓」目標納入政府政策目標之內,亦不希望直接參與興建「過渡性房屋」(即「簡約公屋」)。不過,是次《報告》卻一改作風,直接擔起改變基層住屋困局的責任,並設定相應的KPI,為自己的工作衡工量值。然而在肯定上述建議的同時,我們亦期望特區政府能再進一步。因為按政府覓地建屋規劃,未來10年將有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只是礙於「頭輕尾重」的供應格局,首5年的供應量只及總量的1/3或12萬個單位,故需借助「簡約公屋」以協助基層家庭盡早「上樓」,但隨着後5年的供應倍增,政府理應有條件將公屋上樓的時間進一步縮短,並逐步淘汰市面上的劣質住房。
因此,我們期望隨着《報告》內各項覓地計劃及精簡發展程序建議的落實,當局能提出更進取的房屋政策目標,包括恢復公屋「三年上樓」,以及提出「告別劏房」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報告》內容豐富,在此難以詳述,但在未來日子,民建聯將繼續協助和監督政府盡快落實《報告》的各項措施,並會繼續就完善政府施政提出各項政策倡議,以全力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讓香港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