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10萬隻候鳥駐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 深圳中心城區成國際候鳥遷徙「服務區」-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每年超10萬隻候鳥駐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 深圳中心城區成國際候鳥遷徙「服務區」

2022-11-07
来源:深圳特區報

   每年11月,大批候鳥南下過冬,深圳迎來最佳觀鳥時機。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白琵鷺等明星候鳥「如約」而至,福田區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又「熱鬧」起來。

 黑臉琵鷺種群數量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2022年全球僅發現6222隻,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月31日,福田區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通過4K高清全景攝像機視頻監控發現,在保護區魚塘內聚集了成群的黑臉琵鷺,仔細一數竟然多達100多隻。

 作為全國唯一處於城市腹地同時也是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已成為重要的鳥類棲息地。據統計,每年超10萬隻候鳥在此駐留,記錄有鳥類約200種,其中不乏全球極度瀕危的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白琵鷺、黑嘴鷗等20餘種珍稀瀕危物種,堪稱東半球國際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的「服務區」。

 鷗鷺齊飛的景象在福田頻頻上演,得益於福田對濕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2020年,福田紅樹林濕地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自去年以來,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濕地生態承載力全面提升。

 與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毗鄰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處深圳灣生態圈範圍,是東半球國際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在啟動規劃之初就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鳥類保護。2021年5月,河套合作區在全市率先發布鳥類保護生態影響研究報告,通過採取控制建築高度、建設屋頂綠化、營造鳥類友好建築立面以及減少城市光污染等措施,為候鳥騰出遷徙大通道。如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這裏徐徐展開。在河套合作區工作的員工,可以隨時推窗觀看山海風光,也可欣賞候鳥灣區戲水的場景。

 福田區既是全市商貿中心、經濟密度最大的區,也是全國大城市中唯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中心城區。據悉,福田轄區現有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深圳中心市級濕地自然公園、梅林水庫水源保護區、梅林山公園、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共7個重點區域。為了讓植物生長不斷線、動物遷徙不受阻,福田區有機串聯轄區山、水、林、湖、海資源,構建「一環、雙核、兩帶、三廊、多節點」的生態廊道,持續推進區域生態空間互聯互通。在「多節點」生物空間中,推動建設「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建成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園博園、香蜜公園等百餘個特色公園,全市密度最大;充分發揮生態源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等生態系統功能,為生物進行「蛙跳」遷徙提供通道。(記者 彭軍 華智超)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