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院12368熱線打造群眾訴求服務「連心橋」「一號通辦」為市民解煩憂-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深圳中院12368熱線打造群眾訴求服務「連心橋」「一號通辦」為市民解煩憂

2022-11-11
来源:讀特客戶端

 11月9日9時,深圳中院12368熱線準時響起。話務員羅舒雅熟練接起電話:「您好,這裏是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來電的是一位諮詢網上立案操作流程的群眾。羅舒雅當即打開網頁,耐心指導當事人一步步填寫,15分鐘後,當事人終於操作成功,滿意結束通話。

 在一座實際管理人口超千萬的城市,群眾訴求是多元且巨量的,如何快速響應和解決?在社會各界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熱潮之際,深圳中院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揭牌成立「群眾訴求服務處」,打通人民群眾「訴訟前端」的堵點,努力以高質量的司法服務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搭建溝通聯繫「高速路」

 「您好,能幫我查詢到張法官的聯繫方式嗎?」5分鐘之後,來電群眾在回訪短訊中回覆了「十分滿意」。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常會遇到聯繫不上法官的情況。為了破解當事人與法官聯絡的「時空壁壘」,深圳法院拓寬聯繫法官主渠道,讓「12368」不僅僅停留在字面,更成為為民解憂的「高速路」。

 深圳法院依托「一號通辦」信息化平台,對全市兩級法院通過12368熱線電話、群眾來信來訪、其他機關單位轉來的群眾訴求進行集約受理、甄別覆核、分類轉辦。對諮詢、催辦、聯絡法官等簡易訴求,直接當場給予明確答覆,當場解決群眾疑惑;對涉及程序、實體處理的繁案分層管理、全程監督、通報研判、評價考核。

 為民解憂要有速度。「對所有群眾訴求實行登記制,服務處要求對每一個群眾訴求,責任人要1小時內回覆,當日辦理。「深圳中院群眾訴求服務處四級調研員陳雅娟向記者介紹。

 打造群眾訴訟「加油站」

 「您好,上次法官電話回覆我的問題,能不能整理成文字發給我一份?」工單反映的問題很小,卻是實實在在的群眾訴求。「每一份工單的背後,都是群眾對公平的訴求和對法院的期待。」群眾訴求服務處副處長李玲表示。

 為進一步優化司法作風,提升群眾訴訟服務體驗,深圳法院推出重點工單督辦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形成「派發工單、提示督辦、復盤說明、記入台賬、查究整改」的督促閉環,對不合格的工單每周進行公示通報,督促改進,同時開展對法官和法官助理的工單辦理規範培訓,提高規範性嚴謹性。

 「為提高工單辦理質量,我們建立了三級督辦和考核機制。對工單辦理中敷衍塞責的法官及助理,予以批評教育並計入評估考核。」陳雅娟介紹,對普通訴求逾期未辦的,由群眾訴求服務處催辦,為一級督辦;對加急訴求逾期未完成或反覆投訴的,轉督察處催辦,為二級督辦;對特別緊急訴求未完成落實的,提請院長或副院長督辦,為三級督辦。構建以工單形成、推送、處理、滿意度回訪為閉環工作流程,為當事人提供「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的訴訟服務。

 架起為民解憂「連心橋」

 多年前,重慶來深務工人員范某在電梯上摔傷,歷經兩家醫院的治療,最終無法治癒、落下殘疾。范某認為醫院存在治療不及時、違反診療常規等問題,致其終身殘疾,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事情從仲裁到訴訟,因賠償金額始終無法達成一致陷入僵局。深圳中院群眾訴求服務處成立後,在一系列新機制推動下,最終醫院與范某達成和解。

 「張應傑院長在推進會、督導會上不斷強調當前法院群眾訴求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不斷增強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政治自覺、工作自覺,把群眾的訴求當成自己的家事,用心用情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讓人民群眾帶着期盼來,帶着滿意歸,真正實現案結事了、案結人和、事心雙了。」深圳中院綜合改革辦主任葉青表示。

 深圳中院「一號通辦」機制建立以來,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和部署會,結合實際設置了內部組織架構及職能定位,合理安排人員分工,實現群眾訴求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接下來,深圳中院將以「一號通辦」為抓手,打造可複製、可借鑑的群眾訴求服務工作模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燕 通訊員 肖波 李倩)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