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建言】兩招優化交流團 提升學生研習成效-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民意建言】兩招優化交流團 提升學生研習成效

2022-11-22
来源:香港商報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李婉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愛國主義等核心價值觀宣傳價值,並着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而特首李家超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亦提及將強化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動學校在課堂內外推行國民教育,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 ,可見國民教育的議題對香港意義深遠。教育局早前已向全港中學發出通告,表示將為高中必修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提供21條內地考察路線,要求學生在高中三年內最少赴內地考察一次。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公民科特設內地考察行程,旨在讓學生親身體驗國家歷史文化和最新國情,增廣見聞 。交流團是通過實踐,到內地進行交流及參觀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建立第一身的體驗和反思,比起只從隻言片語中了解國家更能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以趣味形式

 優化交流團行程

 前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認為,學生對內地態度出現問題,質疑青年人或會受網上錯誤資訊影響,以致本身對內地有既定看法。 青少年普遍對於文化活動較有興趣,這應是其中一個有效的突破點。交流團可增加配套行程,分為主線和支線。主線為必須去學習的行程,例如參觀博物館、歷史建築、學校交流等;支線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當中可以延伸出一些中華傳統技藝的體驗活動,例如邀請傳承人給學生講授一些有關其技藝的知識,並讓學生親身體驗剪紙藝術、刺繡、茶道等。同時亦可透過學生不同的興趣來分組,再邀請相應的導師或者該領域出類拔萃的師傅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讓學生透過交流團認識祖國外,更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交流。舉例言之,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的「清華大學明日領袖培訓計劃」,便曾加入馬連道茶文化體驗和民間藝術欣賞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文化活動不但能夠讓學生建立更強的文化參與感,更能夠從活動中軟性加入價值觀教育,如該協會舉辦的「香港學生青年考察團」,則於參觀考察安昌古鎮、倉橋直街等江南水鄉景色期間,加入以南湖紅船追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元素 ,藉此加強學生對中華民族艱苦奮鬥、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自強發展的印象。筆者認為,教育局若能夠優化行程內容,有助學生破除被惡意渲染的錯誤印象,以更開放的態度參與交流。

 貫徹科學決策精神總結交流成果

 本屆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而《施政報告》當中亦特別加入「指定項目指標」的附件,充分顯示了政府以結果為本之決心。對於交流團而言,政府亦應貫徹KPI精神,制定完善及定期的回饋系統,延伸交流效益。雖然目前而言,內地交流團指引中提及在行程結束後,學生和老師需填寫實名的交流團問卷,讓教育局可以更有效地再完善交流團的行程,然而當中數據如何收集、意見如何跟進,尚未有清晰透明的資料對外公布,學校亦未能針對性優化交流團的相關安排。此外,學生考察報告的成果分析、政府作何跟進同樣資訊有缺,這些因素均影響政府如何進一步優化交流團,使其更貼近老師和學生的期待,必須予以重視。筆者建議政府就「交流團有助提升同學認識祖國的興趣」「交流團有助同學增加對祖國認識」「交流團有助加強同學對國家認同感」等關鍵領域制定KPI,除了對所有交流團的整體成效作檢討外,更應細緻分析各個路線的成效分別,以此作為未來調配資源、優化行程、提升配套活動等相關措施的基礎,發揮科學決策精神提升交流團成效。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