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香港須保持資管優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界心聲】香港須保持資管優勢

2022-12-0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及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一如既往地推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其中重點提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

 港擁資管天然優勢

 資產管理業務作為佔地少、無污染、高增值的行業,對於地域狹小的香港來說再適合不過。根據證監會發布的調查報告,截至2021年底港資產及財富業務規模為35萬億港元,同比增長2%。即使以極低的1%管理費作計算,資產管理業務亦能為港貢獻35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事實上,基金管理費用遠不止1%,當中好處可想而知。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資金流入和流出皆不設限的自由港,且處於富豪和財富之增長速度冠於全球的大中華地區,加之背靠祖國、擁有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多項機制,擁有發展資產管理的天然優勢。

 當然,香港在區內絕非毫無對手。根據彭博社的分析,香港的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正急劇放緩,2021年的2%成長遠低於上年的21%;而在較高端市場,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下滑6%至10.6萬億港元。而該媒體指出,部分原因是更多人選擇在新加坡設立財富管理機構。新加坡對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進取,曾經超越香港成為亞洲資管規模之最。

 區內競爭對手浮現

 筆者認為,在環球經濟壓力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本港的私人財富管理行業仍能夠在過去幾年表現保持強健,保持正增長,已屬難能可貴;而私人資產管理規模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球投資市場轉冷之下客戶持有的相關投資的價值變動。而至於與新加坡的對比,本港背靠資本帳仍未完全開放的內地,是參與「債券北向通」投資者最為集中的註冊地,在資產管理方面擁有全球競爭力。

 有為施政利產業

 新一屆政府成立至今已超過四個月,施政理念及治理作風從以往奉行的「小政府大市場」及「積極不干預」,轉向結合「有為政府」及「高效市場」。此種觀念的改變,對香港的資產管理產業有積極的推動效應。在具體政策方面,《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會藉由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吸引更多海外資本在港發展;而日前發布的《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則有效地將資產管理的範疇擴大至虛擬領域,引導虛擬資產在政府有效監管之下有序在港進行。

 若希望進一步擴大香港的資管規模,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理財管理中心,香港仍須積極調整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打擊洗錢、合適性及專業投資者相關 KYC 制度的一致性。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組成的市場為例,由於涉及不同的國情和宗教信仰,據悉這些國家、地區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想在香港開立銀行綜合理財戶口成功率較低,原因是在「了解客戶」(KYC)等規則下,金融機構有較高幾率將潛在客戶與洗錢、恐怖分子的融資活動作聯繫。這種「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有如因噎廢食,窒礙資產管理的發展。政府理應從加強監管方面着手,在優化監管機制的同時為來自更多地區的客戶或機構提供便利的優質服務。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