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公眾諮詢活動早前展開,目的是收集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的意見。
鐵路對經貿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從歷史的角度看,一般認為鐵路建設是推動經濟必不可少的動力。但雖然有效的交通建設可以飛速帶動經濟成長,但不當的操作也可帶來更嚴重的金融危機。
隨着工業及現代化的擴張,英國許多工廠及礦場都轉移到更內陸的地區,而這些地方是水路運輸所無法到達的地區,而馬車等陸上交通工具的運力有限,交通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在第一條鐵路正式營運後,其更勝於畜力運輸的優點就完全發揮了出來。尤其是1825年一條為了替代運河而從斯托克到達林頓的鐵路建成後,鐵路掀起一陣瘋狂的投資浪潮。
後來,地主們又逐漸發現,鐵路經過的土地將會增值,便利用媒體等管道開始大肆渲染鐵路的好處,房價與媒體成為鐵路經濟的特色。到了1845年,鐵路狂熱達到高潮,鐵路股票一轉手利潤可能達到500%,當時英國已有超過1200件計畫送到貿易局審議,鐵路的總長度超過12875公里,甚至足夠環繞英國20圈,預計費用約5.5億英鎊,已超過英國GDP,基本上是不可能蓋完這些鐵路,所以英國的鐵路建設,當然是遠大於市場需求。
在泡沫破裂的那一天,鐵路股價瘋狂下跌,原本的績優股通通變成了廢紙。但英國的鐵路狂熱還是有留下一個大幅擴展的英國鐵路網。如今很多英國很多重要鐵路,如東北鐵路及大北方鐵路等,的確都是在當時完成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狂熱,恐怕也很難募集到足夠的資金以完成這樣龐大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