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國際羽毛球交流中心開館啦!-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深圳灣國際羽毛球交流中心開館啦!

2022-12-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又新添一處體育館啦!

 1.jpg

 12月11日

 位於深圳灣體育中心內的

 建築面積達4317平方米

 深圳灣國際羽毛球交流中心

 正式開館

 2.jpg

 據介紹

 該場館被稱為

 國內最具設計美感的單體羽毛球館

 3.png

 現場到底有多「靚」?

 深圳在體育場館建設方面有多拼?

 來看記者的報道↓

 #1

 深圳灣國際羽毛球交流中心是由雙圈大滿貫得主林丹和世界冠軍謝杏芳共同授權打造的高品質頂級羽毛球文化交流平台,被稱為國內最具設計美感的單體羽毛球館。

 在硬件設施方面,該館共擁有10片室內羽毛球場地,不僅配備了雙龍骨賽事級木地板、世界羽聯賽事同款地膠、全場景恆溫控制系統,還是全國首家應用運動視頻採集分析系統的羽毛球館,可一站式實現運動快捷錄製、運動追蹤、賽事直播及運動數據分析等。

 場館運營方、深圳羽林文化體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寒向記者介紹,深圳灣林丹謝杏芳國際羽毛球交流中心主要將以打造高品質體育文化交流服務為核心,致力於增進大灣區精英企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並通過林丹、謝杏芳的廣泛影響力及號召力,推動南山區的國際體育交流合作,增強體育形象建設,進一步助力深圳乃至大灣區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

 4.jpg

 「我們有專業的國家隊退役的老師,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配套服務,尤其是針對高水平青少年選手培訓,希望能在南山、在深圳為中國羽毛球培養出下一個奧運冠軍。」

 黃寒介紹,「此外,在全民健身活動月等時點,我們也會按照市、區政府的要求和規定,對市民開放。」

 #2

 「家門口的體育館越來越來多了!」近年來,不少深圳市民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

 以深圳灣林丹謝杏芳國際羽毛球交流中心所在的南山區為例。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競技體育科科長葉崴告訴記者,南山區高度重視體育場館建設工作,提出《南山區城區運動場地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計劃(2022-2024年)》,力爭未來三年謀劃「一街道一(文體)中心」全覆蓋。

 5.jpg

 「按照一年規劃、兩年實施、三年建成的總體安排,全力打造1條環西麗湖綠道,重點建設3個體育特色主題公園,着力推動8個不小於5000㎡的街道級室外文體廣場,積極新建或改建101個不小於1000㎡的社區級室外運動健身空間,爭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區、街道和社區多元推進的具有南山特色的『1+3+8+101』城區公共運動場地設施體系,完善十分鐘健身圈。」

 放眼全市,目前深圳共有各類體育場地30411個,體育場地面積302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72平方米,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約40%,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深圳,全市每年舉辦各種全民健身活動40000多場,廣泛分布在社區、公園的健身路徑、晨晚練點、體育場地、健身苑等,已經形成「15分鐘健身圈」,讓市民出門就可運動。國民體質合格達標率超過90%。

 #3

 逐漸擴大的全民健身人口基數,構成了深圳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2021年,深圳體育產業總產出預計超1250億元,同比增長17.7%,增加值超500億元,同比增長19.3%。全市體育消費實現總規模557.59億元,人均體育消費為3175.35元,佔比7.8%,居全國前列。2020年,深圳成功獲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近年來,深圳興建體育場館,舉辦大型賽事,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座海、陸、空皆有大型國際賽事的城市,「周周有賽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賽事格局深入人心。

 6.jpg

 各類國際高端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在滿足市民不斷提升的體育文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國際知名度。高水平體育比賽讓深圳人享受到了獨有的觀賽便利,深圳也逐漸形成自身的城市體育文化,無形中強化着對深圳人的城市認同。

 深圳職業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基本成型,市場環境和產業鏈條日益完善。目前,深圳職業體育俱樂部數量為18家,足籃排三大球和棋類三個項目都有職業俱樂部在全國最高水平聯賽征戰。

 依托深圳科技創新的領先優勢,在產業鏈條上湧現出朝向集團、好家庭、喜德盛、中航健身會、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領先康體、博德維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體育品牌,「深圳智造」通過奧運會、世界盃等重大賽事享譽全世界。(記者:李天南 陳楠)

 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深圳晚報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