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同步舉行,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根基。肇慶誕生於西江之畔,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流域最廣的河流、最大面積的森林,綠水青山是肇慶最美底色。城區的七星岩,湖山一體、波光岩影,兼有陽朔之山、桂林之水形勝,美不勝收,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巒競秀,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鳥語花香,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和生物圈」生態定位研究站。以星湖風景區為中心,沿西江、綏江溯江而上,盤龍峽、「天下第一石」、千層峰、廣寧竹海大觀、燕岩等景點次第展開,構成了千里旅遊走廊的絢麗畫卷。
目前,肇慶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持續推動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守好守牢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生態屏障。
藍天白雲之下,「北嶺山、星湖、端州城區、西江」盡收眼底。梁亮攝
完善體制機制建設築牢環境保護大格局
打開美麗肇慶的畫卷,秋日的陽光如金線穿起連綿山巒,這裏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面積最大、生態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全市擁有逾106萬公頃的林地,森林覆蓋率超70%,河道總里程佔珠三角約20%,全市超70%的國土面積列入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組成了大灣區最多姿的藍綠空間。
肇慶星湖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曹笑攝
十年來,肇慶堅持以最嚴格的制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綠色發展。為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制,肇慶高規格成立了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和市長分別擔任市環委會第一主任和主任,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負責、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管、企事業單位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
工作要出成效,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十年以來,肇慶持續強化領導幹部對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考核。在廣東省內率先制定實施《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任」暫行辦法》《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將生態環保指標納入年度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工作綜合考評方案,明確生態環保指標考評的具體要求和「一票否決」規定,勒緊生態文明建設「緊箍咒」。
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部署,肇慶市當前正進行《肇慶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進一步統籌謀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築牢安全生態格局。
推進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生態環境大保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肇慶太美了」,每逢晴天,肇慶市民的朋友圈裏總是看到肇慶藍天白雲碧水的「九宮格」,這是市民的真實心聲。這樣的成果凝結了艱苦和汗水,十年來,肇慶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防治攻堅戰,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碧水藍天、風景宜人的肇慶星湖景區。梁亮攝
空氣質量是群眾感受最深刻之處,十年以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實現根本性變化,從2013年到2021年,PM2.5濃度從50ug/m³下降到22ug/m³。而且SO2、NOx、PM10、PM2.5、VOCs排放量實現逐年下降,降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實現了「藍天保衛戰」的既定目標,成果獲群眾高度肯定。
十年來,肇慶水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優良,西江、北江、賀江等大江大河幹流肇慶段水質優於Ⅱ類標準,其中,西江肇慶段225公里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西江交接斷面水質實現100%達標,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一江清水不僅為本地群眾帶來了美好生活,更為西江下游逾千萬人民群眾送去安全和穩定的飲用水,保障着日常生活。
「十三五」以來,肇慶市還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預防、分類管理、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等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傾倒行為,實施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守好土壤環境安全底線。
肇慶「小鳥新天堂」位於星湖國家濕地公園仙女湖。曹笑攝
肇慶用真績實效守住了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生態屏障。近年以來,國家每個季度、每個月均會發布全國重點城市的水、氣環境質量排名,總能看到肇慶的名字穩定在最佳之列。2020年,肇慶成功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榮譽稱號,綠色建設成果獲得國家高度肯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加快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當前,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西江水將進一步為這個中國最繁忙、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提供保障服務,在更高的層次凸顯碧水廊道的生態安全價值。
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好綠色發展大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這為肇慶探索新時代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肇慶市封開縣都平鎮清水灣村,形似月牙的沙灘在賀江上格外顯眼。梁亮攝
肇慶正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積極圍繞「雙碳」戰略進行產業體系規劃,大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更高水平的美麗肇慶,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積極打造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新興戰略型產業,在龍頭帶動和政府大力「補鏈強鏈」的推動下,肇慶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延伸,創新能力日益提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的產業投資熱土。另一方面,對於水泥、陶瓷、水泥、小五金等傳統產能,則推動其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助力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綠色能源基地,利用本地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建設光伏、抽水蓄能、熱電聯產等164個綠色能源項目,培育500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預計到「十四五」末期,肇慶將初步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除滿足本地先進製造業的綠電需求,還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多的綠電交易量。
「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主線正牽引着肇慶向前,在產業建設工作中,肇慶市明確生態保護紅線與生態空間、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環境管控要求,對全市國土空間範圍進行單元劃定,將各類要素的環境污染防治與改善要求落在空間上,進而指導項目科學落地,引導全市綠色發展。
肇慶星湖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曹笑攝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表示,肇慶將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成果,努力建設大灣區西部更牢固的生態屏障。要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肇慶青山常在、秀水常清、空氣常新,更好發揮肇慶「山湖城江林泉峽」優勢,加快生態產業化,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要強化生態安全保障,深入開展綠化肇慶大行動,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工作,謀劃建設廣東(肇慶)植物園並爭取納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契機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謀劃建設一批風光儲一體化重大能源項目,培育500億元綠色能源產業集群,深化水泥、陶瓷、化工、小五金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按照產業生態化要求推進節能減排降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陳潔 徐紅)
頂圖:賀江碧道畫廊上花塘村,大片稻田彷彿巨幅藝術畫。 梁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