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醫】中醫推拿是中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漫話中醫】中醫推拿是中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12-26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中醫推拿在中華大地已流傳了幾千年,它是在中醫理論體系指導下的一種療法,以推拿手法為主,可以治療內、外、婦、兒各種疾病。在中醫學中歷史悠久,也可以說是中醫療法中最早的一種治療方法,因為推拿療法中的手法,用手替人治療疾病,起源於人類的本能,故可以推演出,這種療法應早於中藥、針灸等其他療法。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殷代的甲骨文上,就有有關推拿的記載,這個手法名為「拊」,本義是一個人用手法給另一人作腹部撫摩,《說文解字》中說:「拊,揗也」,「揗,摩也」。我國現存最早醫學著作《五十二病方》記載推拿手法有安(按)、靡(摩)、摹、蚤挈,中指蚤(搔)、括(刮)、揑、操、捬(撫)、揗、㨉等十餘種。

2.JPG
推拿治療在兒科的應用尤為廣泛,能改善腸胃病症、氣管發炎及哮喘等。

  《黃帝內經》、《素問‧血氣形志篇》中雲:「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闡明推拿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素問‧舉痛論》中述:「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講出了推拿有活血補血的功效。在東晉時代著名的醫學家葛洪在他的《肘後備急方》中介紹了用推拿手法治療昏厥,卒心痛和膏摩的方、藥、證、法的膏摩製作方法,他外出為人治病都帶許多學生,在他的教授下,學生有的用湯藥、有的用針灸、有的用推拿為人治病。七十年代在甘肅出土的東漢醫簡,也記載了推拿醫學的內容。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也是一位推拿醫術的專家,後世的醫著《華氏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都記載了華佗重視手法醫學,將推拿按摩作為臨床主要療法之一。《漢書‧藝文志》記載的書目中有《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公認是我國最早的推拿醫學專著。

3.JPG
推拿能紓緩肌肉繃緊,改善血液循環。

  到了隋唐時期,推拿醫學進入了全盛時期,推拿醫學得到了政府認可,推拿教育也走上了正規,推拿臨床和教學人員被分為不同的等級,隋代政府設立了正規的宮廷醫學院「太醫署」。據《唐六典》記載,隋代太醫署按摩科設有按摩博士120人,按摩師120人,按摩生100人。此時,還沒有針灸科,而按摩已與醫、藥、祝禁並列設立,其規模之大,足以想見按摩在隋代宮廷和醫學界之地位。到了唐朝,承傳隋制,據《唐六典》記載,唐代仍設有按摩科,教學人員,官銜「並從九品下」。

  在中醫歷史上隋代大業年間的太醫博士巢元方所著的中醫名著《諸病源候論》中記有推拿手法的內容。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對當時推拿療法作了全面的總結,還提倡兒科疾病的推拿法。唐代醫學巨著《外台秘要》記錄了許多推拿資料,如脊柱手法、摩小腹下死胎法等等。唐代中期藺道人所著的我國最早骨傷科專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首次將推拿手法系統地應用在骨傷治療之中,對正骨手法和骨傷推拿學派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到了宋代推拿醫學以在民間推廣和發展為主,在《宋史》中載有按摩專著《按摩法》和《按摩要法》。成書於北宋末年的《聖濟總錄》,是宋代一部大型官修方書,推拿醫學在書中記載有豐富資料。在元代,《御藥院方》詳細介紹了「摩腰丹,治寒濕腰痛」。《永類鈐方》中有講述「脊柱復位手法」。《回回藥方》中解述「腳踏法復位」。

 到了明代,明啟唐制,重設按摩為醫學十三科之一,到明代後期小兒推拿興起,小兒推拿開始在南方地區流行,並有一大批小兒推拿專著誕生,推動了小兒推拿的發展。到了清代小兒推拿續有發展,小兒推拿著作數量明顯增加,質量較高的有《推拿廣意》、《幼科推拿秘書》、《保赤推拿法》、《釐正按摩要術》等。

4.JPG
手握空拳,利用腕關節及前臂作連續的內外旋轉,就是滾法。

  近代的推拿主要流派有一指禪推拿,㨰法推拿、內功推拿、臟腑推拿、腹診推拿等流派,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門診部,同年開辦了上海中醫學院推拿學校。推拿在臨床、教學、科研得到了全面發展。全國中醫藥大學都設有「針推學院」(針灸、推拿)。內地中醫院、醫院都設有推拿科門診,推拿在臨床中得到發展。

  從中醫學形成與發展的歷史上來看,推拿療法始終是中華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上至「太醫院」,下至民間,中醫推拿有起有伏,一直都是在向前發展。但回顧香港的中醫推拿發展,儘管現在各大學的中醫藥院都有開設中醫推拿課程,但是政府中醫註冊考核的內容只是中醫內科,還有針灸、骨傷,就是沒有中醫推拿。所以說在香港發展推廣的中醫醫療是不完整的,缺失了中醫推拿內容,將會對香港中醫發展造成損失的,希望香港政府規劃好確立好中醫推拿在中醫界的地位。

5.jpeg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