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行政長官李家超2022年12月24日傍晚從北京述職回港,在機場宣布中央批准逐步有序讓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12月26日 , 國家衛健委公告:一、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二 、經國務院批准 , 自 2023年 1 月 8 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香港居民普遍為之振奮──由於新冠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而被阻隔了 3 年的香港與內地之間人員往來,終於可以全面恢復。這有利於香港居民與內地親戚相互探望,有利於內地遊客前來香港,有利於兩地商業交往,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歷史遺留邊界 通關有利對接
行政長官李家超 12 月 26 日在《大公報》發表文章 稱 , 香港正處於「 由亂到治 」走向「 由治及興 」的關鍵階段 ,特區政府將聚焦三大方面工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在國家發展和國際高度聯繫方面,為香港帶來無限風光。其中,第一方面,便是把握好國家賦予香港的機遇,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是香港居民普遍樹立國家觀念。然而,由於歷史遺留的出入境管制(即「有形邊界」 )和港英管治所造成的香港社會與國家主體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即 「無形邊界」 ),至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度差強人意。
2019年香港發生黑色暴亂前,中央頒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其中,規定2019年至2022年的3年,是港澳與廣東省珠三角9市相互對接規則和機制的第一階段。
3年過去了。2019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遭黑色暴亂破壞,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乏善可陳。2020年上半年又疊加新冠疫情大流行而 「封關」 ,一直持續至眼下。有人說,人員往來受阻不妨礙規則和機制對接。此觀點孤立地看可以成立。問題在於,原本香港社會與國家主體就長期存在觀念和情感的隔閡或疏離,這樣的狀況因為人員交往受阻而加劇。線上對話是代替不了面對面接觸的。香港與內地之間 「封關」 越久,香港社會越難以樹立國家觀念和與內地同屬一個命運共同體的情懷。
所以,從2023年1月8日起,香港恢復與內地 「通關」 ,對於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強勁的東風。
兩地競爭力與生產力有機結合
李家超在12月26日文章中指出, 「十四五」 規劃確定了香港的八大中心地位(即固有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和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新興的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大灣區則將香港的機遇從700多萬人口的競爭力增至8600多萬的大灣區總人口的生產力。我理解,這一命題包含兩層涵義。其一,香港要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拓展國際經濟聯繫有機結合;其二,香港700多萬人口的競爭力要與大灣區8600多萬人口的生產力有機結合。
後一層涵義是前一層涵義的前提和基礎,亦即是,只要做到了香港 700 多萬人口的競爭力與整個大灣區 8600 多萬人口的生產力有機結合,也就實現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也就確保香港建設和提升八大中心。
誠然,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限於建設大灣區,還包括參與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 。但是毋須諱言,建設大灣區更困難。投入 「一帶一路」 ,不涉及香港與有關國家之間的規則和機制對接,當然,有其他的困難需要克服。但是,相比較,經濟一體化難於經濟合作。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維護國家安全相輔相成。黎智英聘請英國大律師為其違反香港國安法案件辯護一事引發的爭議,反映香港需要進一步完善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將審議關於解釋香港國安法有關條款的議案,此舉同香港與內地恢復 「通關」 相得益彰。只要特區政府在與粵澳的規則和機制對接上大膽探索,那麼,可以預期2023年香港將開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