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台農漁食品輸陸註冊受阻真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海峽觀察】台農漁食品輸陸註冊受阻真相

2023-01-04
来源:香港商報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因為台灣廠商未完成註冊程序,暫停台灣部分的水產品、飲料、酒類及食品的進口。此為自2021年3月起,大陸以產品內含有害物質,暫停由台灣進口水果及漁產品,另一波大規模的進口限制措施。這一段期間又有些變化,即近百商品自行註冊、補件,獲得大陸通過而恢復出口;然而,不變的是在民進黨當局和親綠媒體的操作下,這個事件遭渲染成大陸對台所謂施壓和歧視,更指控稱是「認知作戰」。在經過深入查明後,真相大致釐清,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衛福部門食藥署申請錯誤,才造成如此多的台灣業者出口大陸受阻。這本是一件兩岸純事務性議題,卻差一點又被扭曲成政治問題。

 先是,大陸海關總署暫停台灣部分食品企業進口。對此,蔡當局採三階段應對。首先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仍一如往昔般污衊陸方此舉是「歧視性措施」,因此將向世貿組織(WTO)提出申訴。然而,迄今蔡當局根本沒有就所謂「大陸對台貿易打壓」向WTO提出抗議,由於在台灣仍全面禁止大陸農漁產品進口的情況下,可以預期,即使台方農委會向WTO提出申訴,也不會有什麼結果。緊接着,第二階段由衛福部門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台灣業者是不願提供配方所以才拒絕申請,正好知名的佳德鳳梨酥因不願補件而決定放棄大陸市場,此事立即被綠媒炒作成陸方要巧取佳德「獨門配方」機密。由於此說符合蔡當局一貫採取的「抗中」政策,一時之間佳德被綠營大力吹捧為「護台神酥」。

 其實,有關鳳梨酥的製作過程、成分等信息,在網絡上都可以輕易取得,根本談不上什麼機密。而且陸方要求業者披露成分等資訊,其實對世界各國或地區均一視同仁,並未對台灣特別嚴苛。況且,原料揭露、可供溯源,已是現代食安管理的世界潮流。台灣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不但有相關規範,食藥署更有頒布一套用以食安管控的認證,可謂也同樣有類似的要求。易言之,此乃基於食安的要求,必須標示詳細製程與成分比例,絕非吳秀梅所指摘的「政治打壓」。說穿了,食藥署為了推諉卸責,竟把自己推行多年的食安管理制度,硬拗為商業機密。

 尤有甚者,蔡當局到第三階段再祭出第三招,聲稱陸方要求台灣申請的期限比其他地區提早了一年,算是對台非常嚴苛。事實上,大陸的此項規定是針對食品內含日本「福食」相關縣市原料的業者,並非針對台灣。其實,銷往大陸新規定,大陸主管機構早在2019年11月26日即已公告徵詢意見,次年經由WTO向各會員通報實施,大陸海關總署再於2021年4月發布《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並開始接受註冊申請。2021年有100多家業者送件,代表台灣相關業者都知道大陸公告的規定。期限截止前,台灣竟只有一家業者一次就過關,另有幾百家顯示為暫停進口或註銷。

 蔡當局謊言全被拆穿

 迄今為止,蔡當局對大陸暫停部分台灣產品進口的三階段說詞與對策,已全部遭到事實真相所駁斥。追本溯源,大陸往昔進口食品只有四類「高風險」項目必須註冊,2022年大陸增列14類「中風險」食品,須由輸出地主管當局一併推薦註冊。至於18類之外的低風險食品,可由企業自行登記。大陸2021年4月公布新制後,台灣的註冊成功率卻偏低,但業者若自行註冊,成功率卻很高。其實,大批糕餅廠商之所以被退件,問題出在台方食藥署將本應由企業自行註冊的「一般糕餅」類,誤列為由官方統包送件的「包餡麵食」。事件發展,蔡當局先是狀況外,發現鬧出大烏龍後就強辯硬拗甚至帶風向,還擺出受害者的姿態想掩飾自身的失職,尤其閉門造車,自欺欺人,卻害得業者走冤枉路、損失連連。

 總之,明明因蔡當局主管單位作業疏失出包,卻又以受害者姿態批評大陸歧視、打壓,但事實擺在眼前,業者自行上網登錄,註冊成功率還高於食藥署統包登錄。而蔡當局相關的官員至今仍不思檢討改進,不向受影響的業者致歉,也未提任何彌補業者損失的措施。其實,大陸依相關規定,要求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輸入產品更新註冊信息,審核通過的企業一直對大陸保持正常出口,這是毫無疑義的。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