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荒誕形式反映現實的《百年孤獨》-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以荒誕形式反映現實的《百年孤獨》

2023-01-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何進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一部魔幻的現實主義小說,除了反映拉丁美洲那個時代歷史文化和人們追求的新生活環境,映射了那片大陸及其人民富足與貧困,喧囂紛擾又生動可信現實外,字里行間充滿着一個神跡之世界。當然,這與其宗教理念有着千絲萬縷聯繫。他們把很多難以理解,難以割舍,難以置信,難以抉擇,難以忘懷,難以捉摸不透的事情,寄托于外在的其實是孤獨寂寥的上帝。他們對逝去的令人尊敬的生命可以營造出神話,把儼然摒棄世間虛榮的超凡者,漸漸在不知不覺中榮升為聖徒。總之,他們需要神,認為一切都必須符合神的標準與準則。

 與神合一,是一個非凡的假設,所有人都指望自己能夠與造物主相會。與神相會,旨在找到我們內心深處的智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希冀和神聖領域有直接聯繫,盡管它是巧合、命運、偶然,甚至是離奇之怪誕現象或者由某種神秘事件導致。但我們應該相信,神指路的真相是:「回家的路不止一條,而是有許多條。通往神的路有一千條,每一條都能到達那裏……。」這是《與神合一》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告訴我們的。誠實是磁鐵,它吸引着生活,而生活無非是神的代稱……。《百年孤獨》這部作品,地域性強,古老而又神秘。漫長的殖民史,一混再混的人種,各種宗教,原始巫術與基督教文明混雜,形成了一種混亂中带着色彩繽紛的雜交文化,令人好奇與着迷。這片土地產生魔幻現實主義太合理了,因為他的現實本身就很魔幻。與神合一是一種理想狀態,發生在生命的某些時刻。人心中要住進一個神,它不是人格化的神,而這個神就是信仰!人這種動物,分三個層面,最下面是獸性,最上面是神性,中間是人性。當人與神合一的時候,便能產生人之為人的顛峰體驗,那是十分美妙的。

 當我看到《百年孤獨》中一個由軍隊在火車站附近,以制暴制恐架起機關槍在突突的恐怖聲中,吞噬了三千多由工會組織的工人要求改善醫療服務和居住區設置廁所、縮短工作時間冤屈的生命時,心中極度憤怒與痛恨。慢慢平息下來后,又感到極度的痛苦與無助。男人屍體、女人屍體,兒童屍體……他們像變質了的香蕉由望不盡頭的沉寂夢魘的一列火車拖到海邊,丟入大海。之後,政府說問題順利和解了,沒有人死。所掌控的傳播渠道反復宣傳:馬孔多沒有發過任何事,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這是一座幸福的小城。鎮里的人也說,火車站沒死人……之後,軍事管制法繼續實施,晚上宵禁后繼續搜捕及剿滅,受害者以危害社會罪懲處,直到工會領導人被消滅殆盡為止……我繼而想起了人類歷史上的諸多大屠殺事件: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殺;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對黑奴的大屠殺等等,多麼令人痛心疾首啊!人啊人,為什麼要用殺戮來制止殺戮,用暴力來終結暴力,用憤怒來平息憤怒!……有史以來……為什麼戰爭從未停止過?為什麼屠殺從未停止過啊!

 《百年孤獨》除表達了那種孤獨世界里現狀與思想,並非是一味頹煩消沉,而是剖析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的孤獨中,也進行了深刻歷史反思和理性反省。孤獨意味着時空封閉,時空封閉意昧着愚昧存在,愚昧存在說明這個民族必將走向滅亡。作者在述說愚味的同時,又在喚醒理性與智性,喚醒良知與正義,最後給人一種溫暖的力量。小說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與幻象,這些與現實之間發生了很多似曾相識,同時又覺陌生的感受,營造出既魔幻又現實的氛圍,從而達到用觸目驚心的現實借以夸張手法達到最佳藝術效果與境界。那麼多的人物群像,一個個鮮活可愛地來到這個紛繁複雜、命運多舛的世界上,又一個個在命運捉弄下带着孤苦靈魂進入寂莫的墳墓。讓人越來越強烈地感到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旅行。作為一個風雨兼程的旅人,爬山涉水,狂風惡浪,魔獸蠍毒……都必須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或紮掙才能達到最佳的境地。但無論如何,陽光和彩虹總是在風雨過後出現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於深不可測的溝谷之中。不幸遭遇或命運不濟的風險也總是由大多數人來承擔,成功與失敗無異于同一個原因:即純粹,罪惡的自大。一百一十五歲的烏爾蘇拉孤獨終老,沒有一個后代繼承了她的堅毅與活力。到合上眼睛的最後一刻,她還在尋找寄存金币的主人,任憑兒孫如何乞求如何引誘她也決不辜負上帝賜予的誠心與信任。她的行為完全符合上帝的準則,她一生的成功,是她艱辛地跨越了幻象叢生的荒原,在孤獨盤旋的黑暗寂寞及家境進入貧寒中,依然保持着那份固執的純粹。看到這個像剛出生的老嫗,想起她塵土飛揚身影和飽受煎熬的心,然後聽見她低聲叫道:「上帝啊,原來死就是這個樣子。」視死如歸了,成功的人生,就是要把世界當身外之物,在平凡世界里領悟神旨,超越自我,在無私的彌撒中永恒地保持善行和守護一顆善心。

 《百年孤獨》中印象深刻的內容還有描寫家族內的亂倫生活。在那個愚昧無知族群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陌生而又個性詭異,充滿孤獨、寂寞、荒誕、恐懼的面孔。當布恩迪亞的大兒子已長大成人,就被撲克占卜與母親同輩的庇拉爾用一種濃郁的香氣迷住,發生了兩性關係,生了孩子,被送回家撫養。次子得兄長之真傳,成年后步哥哥后塵也與庇拉爾苟合,也生下一兒子被送回家撫養。哥哥隨吉卜賽人出走后,兒子一直是在姑姑懷抱里度過童年時光,長大后,他們還是發生了男女之間感情糾葛和性愛體驗。參加自由党革命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曾多次遇險,發動了二十多場戰爭,被10多次暗殺都讓上帝挽救了生命。在孤獨終老的日子里,卻有17個兒子(17個女人在軍營所生)從世面八方回到家中。聽說他要重新拿起武器發動新的戰爭,但最終未遂。然後,他們的17個兒子便一個個消失了。庇拉爾被自己私生子迷上,差點發生吊床上的那些事,她知道真相,找來個年輕女子才滿足了兒子獸性欲望。結局又安排了小奧雷里亞諾與姨媽的愛情、性愛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那是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對拉丁美洲的影響,在人性被自然和社會現實扭曲變形之後,對基因傳承造成的傷害。作家以冷靜的眼光、犀利的筆觸剖析了因這片大陸長期愚昧封閉,缺乏科學而造成的迷信、落後、狹隘的民族心理……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生命個體。這些人,一出生就是孤獨的,有的人在孤獨中尋找,在尋找中迷失自我,甚至在孤獨中失去自我。這個龐大的家族,那些成員都是人群中的異子別類,孤獨的極端,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基本都有心理陰影與問題:抑鬱情緒,強迫恐慌、精神分裂等。布恩迪亞家族的愚昧是拉丁美洲落後寫照,他的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馬爾克斯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

 語言的生動表達也是這部小說的一大特色,讀着讀着,就在一幅幅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畫面和時空縱橫交錯中,豐富了想象力。如:「種下疑問」、落入懷舊的陷阱」、「我看見哀傷的單駝峰」、「球是圓的,就像個橙子」、「從未理解哲學之卵的魔力」、「時間這個機器散架了」、「感到骨頭里充滿了泡沫」、「回憶之鳥也無法企及的高邈空間」、「她纏上了他,就像到他腋下尋找溫暖的貓」、「手稿上的字跡仿佛晾在鐵絲上的衣服,比起文字來更像是音符」等等,作者是小說家,更是一位詩人。

 我們感受到那百年孤獨,百年滄桑,百年苦難以及在這百年歷史流變中人的命運。這既是沉重、無奈而又無助的,又是充滿勃勃生命力與抗掙的命運!馬爾克斯沒有辜負他們的土地、人民和自已經受的苦難。所以,那片土地在黑暗中,仍有光。那個活了一百十一五歲的老奶奶,就是光本身,她的正直誠實善良是她的信仰,沒有什麼可以改變,死亡也不能。無論人類和個體要承受什麼都緊緊地彼此遙相呼應,彼此支持,形成同盟,度過這蒼茫人世間的風雨,渴望迎來理直氣壯的精彩人生。這部作品不愧為拉丁美洲「爆炸」式呈現,由此把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推到了高峰。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