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大灣區聯手 做大郵輪業-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大灣區聯手 做大郵輪業

2023-01-19
来源:香港商報

    疫情趨緩,終於再見到國際郵輪駛入維港,標誌性意義不言而喻。

    香港一直是條件優越的郵輪母港:論地理位置,香港位處亞洲南北中間,航線多樣化,既可北上日韓,也可南下東南亞;論硬件配套,香港擁有一流的郵輪碼頭,是國際級郵輪的停泊熱點,疫前的2019年便錄得218船次訪港,郵輪乘客總流量逾90.3萬人次。但由於世紀疫情的衝擊,三年來郵輪業處於艱難境地,郵輪碼頭冷冷清清,部分郵輪公司清盤或撤出香港,許多從業員亦失去工作。

    為了推動郵輪業乃至整體旅遊業的全面復蘇,當局已做了不少有益工作:多位官員馬不停蹄在各種場合「說好香港故事」,介紹香港最新發展機遇;旅遊發展局亦將於下月起開展全球大型宣傳,希望通過邀請海外業界人士來港、舉辦世界級大型盛事、向旅客派發消費優惠券等方式,刺激旅遊業復蘇;對於郵輪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強調會與不同郵輪公司商討,希望吸引它們以香港為母港,或者建立辦事處,無疑令業界深受鼓舞。香港正加速復常,郵輪業必定迎來更多生意,希望業界能夠有前瞻性地規劃,適時增聘人手,做好相關培訓,酒店、食肆和休閒娛樂設施亦要跟得上,讓參加郵輪旅遊的高端旅客有賓至如歸的體驗,這都有助於擦亮香港「旅遊之都」的招牌。

    值得注意的是,一如其他行業,香港郵輪業前景值得看高一線,不僅是由於自身的優越條件,還因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拓展大灣區在休閒旅遊領域的合作,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如果不是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大灣區的郵輪旅遊發展三年前已可開啟新時代。楊潤雄昨日亦指出,政府在加強推廣郵輪業的同時,也會加強與大灣區合作,讓郵輪可由香港出發或途經香港,再到灣區其他城市。

    有人擔心廣州南沙郵輪母港、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和香港啟德郵輪碼頭存在激烈競爭,競爭固然存在,另一方面三者則是各具特色、優勢互補:香港郵輪業具有起步早、專業化和國際化的優勢,而深圳、廣州這幾年在郵輪母港方面的建設亦初見成效。大灣區經濟發達,腹地廣闊,客源市場巨大,區內居民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和出遊意願,這為粵港澳郵輪旅遊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支撐。如何以大灣區建設為契機,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集聚優勢,推動郵輪產業轉型升級,值得三地政府和業界深入思考。香港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加強與深穗的聯動協調,三地聯手做好灣區郵輪發展頂層設計,在郵輪發展定位、航線開闢、產業布局上錯位協同發展,合力打造灣區旅遊品牌,將大灣區建設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絕非天方夜譚。

    香港旅發局已爭取16家郵輪公司今年重返香江,提供至少82個航次,對於剛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的香港來說,上述數字算是比較理想。但香港不應滿足於此,香港郵輪業既要做好自身,更要與深圳廣州協同發展,共同做大市場蛋糕,共享機遇共創繁榮。(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