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兩地分隔家庭受疫情影響最大 應為精準扶貧對象之一-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研究:兩地分隔家庭受疫情影響最大 應為精準扶貧對象之一

2023-01-2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23日)表示,在本月2日至7日進行疫情下兩地分隔單親家庭的影響研究,訪問52名本港與內地分隔單親父或母及子女,了解他們未能及時家庭團聚與疫情下,對其經濟、就業、房屋、醫療、學習和身心健康的影響,並提出扶貧及改善方案。

 調查按受訪者住戶人數分類,發現二人收入中位數為5227元、三人收入中位數是9542元和四人收入中位數為5400元,結果均較貧窮線(去年7至9月二人全港住戶收入為2.2萬元、三人是3.57萬元及四人中位數4.57萬元)低一倍有多,反映兩地分隔家庭處於嚴峻貧窮,加上疫情打擊貧上加貧,絕對應是政府重點扶貧對象之一,有關家長於疫情期間若可特准在港續期,是唯一減輕其貧窮的措施,因調查中有90.4%受訪兒童在父母返內地續期時缺乏安全感、84.6%感焦慮、71.2%感害怕,還有55.8%表示自行煮食容易發生意外,社協認為安全感對兒童尤為重要,過度缺乏會使他們容易與人疏離、怕嘗試新事物及易變暴躁,不利身心健康。

 調查更採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抑鬱症量表,發現兒童及父或母的抑鬱指數在兩地分隔單親家長得以留港續期而輕微回落,92.2%兒童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病症(前年達 93%),嚴重抑鬱最多為69.2%,前年是80.7%。全部父或母親有輕微至嚴抑鬱病症,嚴重抑鬱最多,為69.2%,前年是82.5%。社協指抑鬱減少原因可能與學校復課及短暫留港續期有關。 封關讓父或母能悉心照顧子女(98.1%)、令彼此情緒穩定下來(82.7%),故在港續證有助陪伴子女成長,更提升精神健康。

 此外,有73.1%受訪人士反映疫情下家庭開支增加,當中有86.5%是由於物價上漲、53.8%則因為子女長期在家與購買防疫物資,另有51.9%須看醫生治病。51.9%受訪者為節省開支會暫停或減少子女參加課外活動,42.3%食少幾餐和向親友借錢,顯示家庭貧窮絕對會剝奪兒童參與活動的權利,影響兒童整全發展機會。

 社協續指,96.2%單親家庭最想得到身份證,子女不用請假回內地陪父或母親續期,能專注學業,父或母親可工作和養家等,對於在港孤兒的子女,內地父或母親是唯一親人及照顧者,如果母親不 能居港,這些孩子將成為真正的孤兒,政府需另外提供兒童之家或寄養家庭服務,既花資源加上效果不及親家人的無價親情有效。調查更發現所有受訪者正值勞動之齡,94.2%兩地分隔父或母希望在港做外勞,自力更生、 80.8%期望賺取收入及成為子女榜樣、另有67.3%希望貢獻社會及不與社會脫節。兩地分隔父或母最需要香港身份證,趁年輕工作脫貧,補充香港勞動人口,紓解家庭赤貧狀況。

 最後,社協提出多項政策建議,例如當局應建立兩地分隔單親家庭人口及經濟狀況數據庫,定期跟進;檢視及協調各部門政策與服務是否有助脫貧與對準兩地分隔家庭,有否因雙程證家長而阻礙服務申請等;倡議兩地政府加速安排香港單親子女的內地父或母酌情批准單程證來港定居照顧子女,特區政府應立即聯絡內地中央公安部商討給出內地申請輪侯來港團聚人士資料與入境審批權;恢復2003年前的優惠政策,內地來港照顧家人的雙程證人士可享用與香港居民相同的醫療費用;「補充勞工計劃」應公開申請途徑或在港設立申請部門,讓居港雙程證人士可在港培訓,以及盡快全面通關,撤銷所有核酸檢測,改以快測或取消快測,令分隔單親容易來往照顧子女等。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