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樓市健康發展 力解住屋難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樓市健康發展 力解住屋難題

2023-01-28
来源:香港商報

    虎年樓價虎頭蛇尾,全年跌逾15%,創近6年以來低位;展望兔年,能否動如脫兔、跳彈躍升?樓價去向固然備受關注,但廣大市民更期盼的是樓市健康發展,住屋難題早日得到解決。

    受累美國加息因素,本港樓市自2021年中見頂,港息趨升之後跌勢不斷加劇。美國通脹從去年逾9%高位有所回落,但最新6.5%仍遠超美聯儲所訂目標,局方月初也重申須繼續加息並維持高息一段時間。聯匯之下,港息難免會隨美息上調,不單供樓負擔變得沉重,入市門檻變得更高,在定存息率甚至增到5厘的前提下,低約2%的租金回報率更不吸引,這肯定會利淡樓市。但香港逐步恢復通關,內地客重臨香江的因素,無疑會為樓市引來新的活水;加上市場炒作美國衰退壓力加大,美聯儲最快或於下半年掉頭減息,配合本地經濟可望好轉,這些又會利好樓價。總之,各界對樓市展望眾說紛紜,要準確預測樓價何去何從着實不易。

    但其實,樓市的健康發展,不完全與樓價相關。樓價若跌得太急,以至威脅金融體系穩定性,肯定不健康;反之若升得太高,以至超越市民的正常可負擔水平,同樣不健康。那麼何謂健康?與其聚焦樓價升升跌跌,更重要是穩定,要確保供應有效滿足需求。比方疫情,市面一度出現物資短缺,這肯定不是健康的,甚至激發惡性通脹、民眾恐慌。樓市亦然,香港便一直受困於房屋供應不足之窘,所以樓價愈來愈貴,市民還愈住愈細、愈擠。

    確保樓市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於提供充足的供應,以解決市民住屋難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訂下房屋供應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策略及目標,當前已初見成效。房屋局昨公布,未來三四年的潛在一手私宅將有10.5萬,較去年9月底多增1萬個,而已批出可隨時動工的單位,亦增6000個至2.3萬個,可見供應提量提速進度良好。同時,公營房屋供應的數量和種類亦愈豐富,上月公屋輪候申請數目便下跌6%,跌幅創多年來最大,朝着輪候時間封頂目標邁進一步;而簡約公屋的引入,也進一步完善了上樓住屋階梯。針對青年方面,亦會推出更多首置土地和擴大青年宿舍計劃。長遠來說,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還可望給予市民更優質、更舒適、更有活力的居住生活新環境。

    預算案即將出籠,坊間關注「辣招」會否撤出,對此當局表示一直「動態評估」,並研判樓市正有序調整,不是一次過插水式下跌。其實,辣招重點不在控制樓價,而在進行需求管理,尤其是打擊投機風氣。在樓市供求矛盾尚未解決之際,此策或須維持。況且,造成今輪樓市下跌的主因,既非辣招,亦非疫情,而是息口上調,這在樓市下跌的時間點上有清楚反映,所以辣招撤銷並不會令樓價反彈,撤銷與否亦不等同政府是否托市。

    力解住屋難題,是房策之要,亦是樓市健康發展的根本。由告別劏房,加快基層市民上樓,到改善住屋質素,包括提高人均居住面積等,都是市民的共同盼望,亦是樓市發展的理想方向,而在房屋供應上進一步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則是必由之路。(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