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建言】做好基建配套 發展綠色運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民意建言】做好基建配套 發展綠色運輸

2023-01-30
来源:香港商報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綠色運輸是全球發展趨勢,香港不能落後於人。政府在2021年發表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提出要在2035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2050年前完全淘汰汽油及柴油車,目標宏遠。但是,近年本港在推動綠色運輸上遠落後於其他城市:截至2022年11月底,本港電動車數目只有約4.5萬輛,僅佔所有車輛總數約4.9%。若按此步伐推進,市民不禁擔心《路線圖》會淪為空談。

 眾所周知,發展公共運輸有助減少碳排放,有研究更指香港每天公共運輸的使用量佔出行總人次比例達九成,可說是全球最高。香港公共運輸系統發達,照理是發展綠色運輸的大好機遇。不過政府近年來推動綠色公共運輸上步伐遲緩,甚至「開倒車」。例如石油氣小巴於2021年起停產,但政府卻未有做好轉型電動小巴的配套,反而鼓勵車主用柴油小巴,有環保團體更批評為「走回頭路,與綠色運輸背道而馳」!

 直到最近,全港首個電動小巴充電站才落戶於觀塘裕民坊公共交通交匯處。實際上,裕民坊小巴充電站已經講了好多年,但一直都「得個講字」。當中很大原因在於部門卸責,運輸署就想將「皮球」踢給環保署,環保署就想踢回給運輸署,到最後唯有要靠私人公司參與才能成事!

 隨着綠色運輸技術突飛猛進,近年已有內地廠商為香港量身訂做電動小巴,其動力系統據稱可適應香港複雜的路面場景。而每次充電只需30至60分鐘,便能走230公里。某程度上,電動小巴在本港的普及化不在於技術障礙,而在於政府願不願意支持!

 普及電動小巴步伐過慢

 事實上,政府在2020年《財政預算案》才肯預留8000萬推出試驗計劃,資助40輛電動小巴上路,但拖到2023年計劃才開展,步伐異常緩慢。而有小巴業界更指出,購置、安裝、維修等範疇都無納入資助,加上現時市道不好,業界都擔心會「蝕大本」,對電動小巴計劃都是持觀望態度。

 故此,如果政府真的有意推動電動小巴普及化,就應該加大力度在全港增加充電設施,並提供更大誘因鼓勵業界更換電動小巴,例如可考慮資助石油氣或舊式小巴轉為電動小巴,讓市民可享受到零排放、寧靜的小巴服務。

 另一方面,現時在道路上行駛的有七成是私家車,發展電動私家車對綠色運輸尤為關鍵。無可否認,自政府推出電動車「一換一」等稅務寬免計劃後,本港的電動車日益普及,數量與日俱增,惟電動車的充電泊位嚴重不足,遠遠追不上電動車的增長速度。

 過去更有研究指,平均每6至7部電動車才有一個公共充電車位,而充電站規劃分布不平均,泊位又經常被燃油車霸佔,不時引發「車位之爭」,這些都令電動車主叫苦連天。故此,政府應盡快修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要求新建樓宇中的所有停車位均需配備或在設計上容許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同時,政府應善用房委會或政府建築物內的停車設施,盡快提升相關基建,積極擴大電動車公共充電網絡。

 無可否認,政府過往的綠色運輸政策相對保守,不能創造足夠經濟誘因去引導市場力量。未來政府應主動做好綠色運輸相關基建配套,善用市場力量發展綠色運輸,爭取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