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天(31日)公布,最新調查發現,24%受訪中小企表示因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或考慮將業務進一步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或增加投資。此外,今年第一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回升2.5點至46.7,反映逐步通關及放寬社交距離等措施為本地中小企迎來曙光。
調查於去年年12月進行,成功訪問822家香港中小企。是次調查特別探討了香港中小企將業務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看法。24%受訪中小企表示因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或考慮將業務進一步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或增加投資。當中超過七成(72%)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拓展銷售業務,超過四成(44%)拓展外判專業服務或顧問,拓展採購的則有36%。有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拓展業務佔比最高的三個行業為資訊及通訊業(56%)、專業及商用服務業(31%)及製造業(29%)。
此外,有11%受訪中小企已經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有銷售業務。當中,41%表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營業額佔總營業額一半或以上;34%表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營業額佔總營業額的20%至49%。另外,已經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採購、生產和使用外判服務的中小企,分別佔27%、13%和6%。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頂圖左)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因爲市場規模更大、成本較香港及其他地方低、有更多商業夥伴、供應商、外判商等原因,大灣區內地城市能夠吸引香港中小企拓展業務。
他續說,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有銷售業務的本港中小企中,超過四成更表示大灣區內地城市營業額佔總營業額一半或以上,反映大灣區商機龐大。
在拓展業務至大灣區內地城市時,中小企遇到或預期遇到的六大挑戰為內地外匯管制措施(34%)、不熟悉當地法規(33%)、產品/服務不適合大灣區內地城市(32%)、投資風險較大(30%)、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客戶需求有差異(26%)及不熟悉當地稅收制度(25%)。
劉健恒:香港疫後復蘇具可持續性
另外,就渣打中小企指數調查結果,渣打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右)表示,招聘意向和投資意向這兩項反映長期商業信心多於短期商業表現的代表性指數,均高於50點中性水平,令人感到鼓舞,也顯示本港疫後復蘇具可持續性。
他預期,今年市場氣氛及營商環境會有所改善,目前表現較弱的製造業、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及地產業,會有更好的復蘇。
黎少斌表示,本港去年第四季復辦多場國際盛事活動,為復常邁出重要一步,調查顯示不少中小企預計會增加本季投資額,反映商界正逐步重拾投資信心,為與內地全面通關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