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昨公布,根據預估數字,2022年第四季GDP較2021年同期實質下跌4.2%,而全年GDP與2021年相比則下跌3.5%,差過政府預期的收縮3.2%。無可否認,受疫情影響,去年香港經濟未如理想,但也要留意上述數據都是滯後的,並未充分反映香港進入「後疫情」階段、與內地和海外恢復通關所帶來的正面提振作用。展望新一年,隨着社會運作全面復常,香港各界全面「動起來、活起來」,本地經濟有望「彈起來」加速復蘇,長遠經濟前景一片光明。
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香港在過去幾年確實經歷了多重考驗,特別是去年更是雪上加霜:外部環境急劇惡化、跨境陸路貨運嚴重受阻,導致整體貨物出口大跌;本地需求則因年初第五波疫情突然爆發和金融狀況收緊而變得疲弱。但總的來說,隨着本地疫情威脅逐漸減弱,當局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有助帶動勞工市場改善,再加上電子消費券發放,私人消費自第二季起已有起色,年底更有明顯改善。
應該看到,香港經濟底子厚、基礎好、極具韌性,收縮只是暫時性的。只要利好因素持續發揮作用,情況便會好起來。香港經濟的最大「活水」莫過於內地。隨着在去年底優化防疫政策並順利渡過感染高峰期,預料今年內地經濟將強勁反彈,增速將回復至正常水平,包括進口會明顯增加,居民出遊將回歸常態。國家好,香港自然好。隨着兩地恢復免檢疫全面通關,跨境貨運、人流都會大幅增加,有助釋放香港經濟活力。事實上,市場廣泛看好香港新一年的經濟表現,例如高盛早前就發表報告稱,內地取消防疫限制並重新開放經濟,推高對進口和海外旅行的需求,香港可能是最大受益者之一,2023年GDP可獲提振7.6%!
除了內地提供支持,特區政府本身亦積極作為,讓香港重拾活力。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表明,政府未來有兩大工作目標:一是全面部署復常,二是聚焦發展經濟、向海外和內地全方位推廣香港。第一個目標,香港已取消除口罩令以外的所有防疫措施,社會經濟活動已「拆牆鬆綁」,市面人頭湧湧。倘若當局在即將公布的預算案中,再次派發消費券,相信可進一步刺激消費,帶動整體經濟。第二個目標亦正在有序落實。港府一方面與內地積極溝通協調,爭取早日實現不設配額、口岸全開、取消核酸檢測的通關安排;另一方面正努力拓展海外聯繫,包括在今日啟動「Hello Hong Kong」大型全球宣傳活動、「豪派」50萬張機票鼓勵世界各地遊客重臨香江,而李家超亦將率團訪問中東,「說好香港故事」,落實《施政報告》的「搶企業、搶人才」政策,為經濟增長創造新動能。
我們不應被去年的經濟數據嚇怕,因為那只是特殊時期的數據。當前香港最壞時刻已過,只要真正落實李家超的兩大工作目標,香港經濟仍是大有可為、風光無限。展望未來,全社會只要擼起袖子加油幹,齊心協力拼經濟,真正「動起來、活起來」,香港一定能追回失去的三年,重開精彩新篇!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