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在美西方理論界,有人為證明美西方經濟必須與中俄等國脫鈎,搬出西方經濟學鼻祖、「現代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認為自由市場正常運行需要參與者有共同道德框架,但是,中俄等國家的道德框架與美西方的根本不同。
的確,中國式現代化與美西方現代化有著明顯差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當然,中國式現代化同時具備人類現代化的基本共同點,因此,我們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值得追求、可以實現的理想。
拓展脫貧成果 振興鄉鎮經濟
中國既努力維護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鈎」,也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新的一項重要舉措,是2023年1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鄉村振興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林草局等中央19個部委局聯合發布《關於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顧名思義,「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包含三層涵義。一是「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二是「新型城鎮化」,三是「融入」。
第一層涵義是指,儘管2021年我國實現了消除絕對貧困的宏偉目標,但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振興鄉村依然任重道遠。「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就是把一些已經擺脫絕對貧困的地區的群眾,集體遷移至環境較好和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以增強其內生發展動力。這是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特質。
第二層涵義是指,中國從農業大國發展為製造業大國並且向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經濟升級,是走「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亦即「新型城鎮化」。中國內地有一千四百多個縣,一千四百多個縣發展成為城鎮,所在縣的一些脫貧村落就近或鄰近遷入,而不是千里迢迢的遷徙。
於是,就有了第三層涵義——「融入」。「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搬遷至所在縣城或相鄰縣城,既節約搬遷成本,也容易相互融合。新城鎮的人口規模和經濟體積得以擴大,有關縣的整體經濟水平得以提升。
香港可參考內地扶貧經驗
香港特別行政區需要解決扶貧問題,可以借鑒國家的有關經驗。
首先,要有中長期規劃。中共十八大後,中央制定和實施到2020年全國農村脫貧的目標。2017年在全面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進行之際,中共十九大及時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把脫貧與振興相結合。脫貧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在香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便是幫助弱勢群體渡過難關。香港沒有絕對貧困,我們僅僅是控制貧富差距?抑或仿效內地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在內地,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之一。香港雖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在「一國」之內應當與國家主體社會主義建立有機聯繫,此其一。環視當代全球資本主義,縮小貧富差距也是愈益強烈的主張,此其二。因此,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當努力爭取所有香港居民包括弱勢群體都能夠隨着香港總體經濟增長而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改善他們的生活。
其次,要有可靠的組織保障。2021年1月,國家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央把「國務院扶貧辦」調整為「國家鄉村振興局」,先做好從脫貧攻堅向全面鄉村振興的過渡工作,再統籌全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工作。
貧富差距不斷惡化已是香港的痼疾,特區政府應當考慮設置專責機構負責具體事務。